中文名稱:桑樹
別名:桑、家桑、黃桑、荊桑、白桑、桑材仔、蠶仔葉樹、桑葉、冬桑葉、蠶桑、蠶仔樹、鹽桑仔、娘仔桑、蠶仔桑。
英文名稱:Mulberry
學名:Morus alba Linn.
科名:桑科(Moraceae) 桑屬(Morus)
原產地:本種原產我國中部和北部,現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
莖:喬木或為灌木,高 3~10 公尺或更高,胸徑可達 50 公分,樹皮厚,灰色,具不規則淺縱裂,佈滿皮孔;冬芽紅褐色,卵形,芽鱗覆瓦狀排列,灰褐色,有細毛;小枝有細毛。
葉:葉子有闊卵形及掌狀裂葉形兩種,單葉互生,葉緣有銳鋸齒狀落葉大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有銳鋸齒,是蠺寶寶最佳食物。
花:初春新葉與花同時綻放,雌雄異株。雄花下垂,為綠色葇荑花序,雌花為頭狀花序,花柱長而有毛。多花聚合果三月底至四月成熟時先由綠轉紅再變紫黑色。花序穗狀腋生,花後形成肉質聚花果,即桑椹 。
果實:每一個果實都由許多雌花發育聚合而成,橢圓球形,長約 2 公分,每年四、五月成熟。雌雄異株,只有雌株會結果實。果實為多花聚合果,成熟時呈紫黑色,稱為「桑椹」,含維他命A、C,可生吃或製成果醬及蜜餞。桑樹的果實通稱為桑椹,也稱為桑實、黑椹或桑棗,其果形呈橢圓形、長橢圓型或長條型等。果桑於元月開花,元月下旬或二月中結果,三-四月間便可採收。
特性:喬木或為灌木,高 3~10 公尺或更高,胸徑可達 50 公分,樹皮厚,灰色,具不規則淺縱裂;冬芽紅褐色,卵形,芽鱗覆瓦狀排列,灰褐色,有細毛;小枝有細毛。葉卵形或廣卵形,長 5~15 公分,寬 5~12 公分,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葉柄長 1.5~5.5 公分,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外面密被細硬毛。花單性,腋生或生於芽鱗腋內,與葉同時生出;雄花序下垂,長 2~3.5 公分,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寬橢圓形,淡綠色;花絲在芽時內折,花藥 2 室,球形至腎形,縱裂;雌花序長 1~2 公分,被毛,總花梗長 0.5~1.0 公分被柔毛,雌花無梗,花被片倒卵形,頂端圓鈍,外面和邊緣被毛,兩側緊抱子房,無花柱,柱頭 2 裂,內面有乳頭狀突起。聚花果卵狀橢圓形,長 1~2.5 公分,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花期 4~5 月,果期 5~8 月。
分布:遍生中低海拔山地及平原,被廣種為養蠶用食料及採果用桑樹。
用途:
1. 食用:桑果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2. 桑葉是蠶的食料。
3.造紙:樹皮纖維可供作造紙原料。
4.木材用途:木材黃色,質堅實而緻密,常用做農具、樂器、一班器具及作為雕刻用材。
5.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