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細葉杜鵑
別名:志佳陽杜鵑、南湖大山杜鵑、北部高山紅花杜鵑。
英文名稱:Sikayotaizan Rhododendron,Small-leaved Rhododendron
學名:Rhododendron noriakianum T. Suzuki
科名: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莖:低矮灌木,樹枝多數,細長,幼時有倒伏性粗毛,老時則光滑無毛。
葉:葉小,叢生於小枝條的先端,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0.7~1.5 公分,寬 0.3~0.6 公分,先端銳尖而有一尖突,基部銳尖至銳形,全緣,亞革質或厚紙質,表面綠色散生有粗毛,背面淡綠色沿著中肋及側脈密布有褐色毛茸;側脈不明顯;葉柄長 0.05~0.1 公分,有倒伏性毛茸。
花:花 2~4 枚,頂生,大而顯著,繖形花序排列;花柄短,長 0.2~0.4 公分,密生褐色毛茸;花萼 5 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密生絨毛;花冠紅色,漏斗形,徑 2.5~3 公分,長約 1.5 公分;雄蕊 7~10 枚,不整齊,伸出於花冠外;花絲基部有絨毛;子房有柔毛;花柱光滑無毛。花期 3~5 月。
果實:果實為蒴果,短,長 0.4~0.5 公分,徑 0.2~0.3 公分,密生絨毛;種子小,長約 0.1 公分,寬 0.04~0.05 公分,褐色。
特徵:低矮灌木,分枝多;小枝細軟,枝條密被粗毛。單葉,對生,叢生枝梢,幾無柄;葉片長 0.4~1.5 公分,寬 0.3~0.6 公分,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形,先端有小尖突,上表面散生粗毛,下表面沿中肋密被絲狀毛,側脈 2~4 對,不明顯。花 2~5 朵,頂生;小花梗長約 1 公分,密被絲狀毛;花萼 5 裂,裂片長約 0.4 公分,寬約 0.15 公分,線狀披針形,被長緣毛;花冠長約 2 公分,寬約 2 公分,紅色,鐘形,5 裂,裂片長橢圓形,頂端圓形;雄蕊 7~10 枚,長短不等,花絲散生粗毛;子房密被粗毛,花柱光滑,長約 2 公分。果實為蒴果。
分布:北及中部中海拔 2,000~3,500 公尺的高山,開闊地或草原地帶,數量較少。
用途:
1.觀花植物:每年四、五月開花,特產於台灣北部及中部的高山地區。
有毒部位:全株都有毒,尤其是花和葉的毒性最強。
中毒症狀:誤食會造成噁心、嘔吐、血壓下降、腹瀉及昏迷等現象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