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破布子
別名:破布木、破子、樹子仔、破果子。
英文名稱:Bird Lime Tree,Cummingcordia,Sebastan Plum Cordia
學名:Cordia dichotoma G. Forst.
科名:紫草科(Boraginaceae)破布子屬(Cordia)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福建、海南島及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菲律賓,琉球及台灣。
莖:中喬木,高可達 15 公尺,徑 15~30 公分;樹皮灰白色,老莖有明顯裂痕,切除的莖幹部位容易腐蝕,產生樹洞,新長的枝幹有明顯的白點;樹枝多數,小枝圓柱形,直立或斜上昇。
葉:單葉互生,葉片卵形、卵圓形至卵心形,長 6~12 公恩,寬 4.5~7 公分,先端鈍,基部鈍或略呈心形,紙質,全緣或略呈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略粗糙而常有鱗痂,背面沿主脈有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3~5 枚,`細脈略明顯;葉柄長 3~4 公分,有溝紋及毛茸。
花:花多數,略小,白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徑 0.5~0.7 公分,呈腋生的雙叉狀聚繖花序;花序長 4~6 公分,有毛茸;花柄長 0.4~0.9 公分,有毛茸;花萼淺鐘形,先端 2~3 淺裂;花冠淺鐘形,先端 5 裂;裂片卵形,擴展,先端鈍;雄蕊 5 枚,不伸出花冠外;花藥紡錘形;子房上位,卵形,4 室,光滑無毛;每室具胚珠一枚;花柱細長,柱頭四裂。
果實:果實為核果,橢圓形,徑 0.8~1 公分,成熟時初為橙黃色,後變為黑色,內果皮硬而有皺紋,中果皮多汁而透明,含乳白色粘液,內有種子一枚。
特性:破布子是紫草科落葉小喬木,老葉色澤暗淡,狀若破布,因而有破布木的稱呼,每年十二月,葉開始轉黃,年底就只剩枝條,來年吐露新芽,全株幼嫩部分,有褐色絨毛,以手觸之容易脫落,新芽長出後 20 天,淺黃色小花開放,隨即結果,核果球形綠色,7~8 月果實成熟轉成金黃色。破布子中果皮富有黏性,調皮的小孩拿去黏蟬,村民將果實清洗乾淨,放入清水中烹煮醃漬,就是譽為健康食品的「甘味樹仔」。
分佈:台灣栽培地區以南部較多,以台南縣楠西、左鎮、玉井、大內、東山;嘉義縣大埔、義竹等鄉鎮,其他各地都有零星栽培,近幾年來已逐漸規劃生產,東部花蓮、台東栽培面積迅速增加。
用途:
1.食用:樹仔可製成破布子,供食用。
2.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