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烏心石
別名:臺灣含笑、臺灣白蘭花、黃心樹、鱸鰻、扁玉蘭、烏提、烏楴、烏知、烏掃。
英文名稱:Formosan Michelia
學名: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科名:木蘭科(Magnoliaceae)烏心石屬(Michelia)
原產地:台灣、琉球及日本。
莖:樹高可達 20~30 公尺,徑多在 50~120 公分,樹幹通直高挺,樹皮灰褐色,具有斑紋,略光滑,皮孔顯著,枝條上則留有環狀的托葉遺痕。
葉:單葉互生,葉薄革質或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 7~11 公分,寬 2.5~4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略帶有波狀緣,表面光滑深綠色,背面略帶粉白,中肋於背面顯著隆起;葉芽由托葉包覆,托葉密佈茶褐色絹毛。
花:花單一、腋生,有香味,通常具有花梗;未開放前有佛焰苞狀苞片包被,此苞片上有淡褐色毛茸,多於花前脫落;花瓣與花萼不分,統稱花被片,約 9~12 枚,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白色或略帶淡黃色,長 1~1.8 公分,寬 0.4~0.6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花藥較花絲為長,雌蕊有柄,略呈卵形,心皮 25~30 枚,呈螺旋狀排列,每一心皮有胚株 6~8 枚。花期 1 月。
果實:果實穗狀著生,成熟時形成分離的蓇葖果,果皮有白色斑點,生長於伸長的的果軸上,約有 8~15 枚,稀疏的生長;每一蓇葖果內有紅色種子 2~3 枚,種子具有桃紅色的種皮。果期 10~11 月。
特性: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 20~30 公尺,樹皮灰褐色,具有斑紋,略光滑,枝條上則留有環狀的托葉遺痕。單葉互生,葉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表面光滑深綠色,背面略帶粉白,葉芽由托葉包覆,托葉密佈茶褐色絹毛,全緣,長 8~10 公分。花單一腋生,花瓣與花萼不分,統稱花被片,約 9~12 枚,淡黃白色,雄蕊與心皮多數而離生,呈螺旋狀排列,有香味。果實穗狀著生,成熟時形成分離的蓇葖果,果皮有白色斑點,內含紅色種子,種子具有桃紅色的種皮。
分布:台灣全島低地 100~ 2200 公尺中海拔山區渾生闊葉林中,甚為常見。
用途:
1.闊葉一級木,材質堅重,紋理直,結構細,不開裂,為貴重的建築及傢俱用材,其心材顏色深且堅硬,因此被稱為烏心石,可供建築、家具、造船、車輛、農具、雕刻及細木工等用材,常被作為砧板用材。
2.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