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吊蘭
別名:掛蘭、鑲邊吊蘭、垂盆草、折鶴蘭。
英文名稱:Tufted Bracketplant
學名: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 Bak.
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 Jacques cv. 'Variegatum'
科名:百合科(Liliaceae)掛蘭屬(Chlorophytum)
原產地:南非。
莖:吊蘭莖纖細,匍匐狀,節處發根,萌出新蘗;成長後有白色肥厚的肉質根,可以貯藏水分和養分;株形優雅,成長植株不定時抽出走莖,走莖前端會長出小型子株。
葉:葉基生,叢生成簇,葉呈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 10~30 公分,寬 1~2 公分,向兩端稍變狹,中央綠色而邊緣為白色,葉色光澤亮綠。
花:圓錐花序;花葶比葉長,有時長可達 50 公分,由走莖節處開出,常變為匍枝而在近頂部具葉簇或幼小植株;花白色,花被輻形,常 2~4 朵簇生,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梗長 0.7~1.2 公分,關節位於中部至上部;花被片長 0.7~1.0 公分,3 脈;雄蕊稍短於花被片;花藥矩圓形,長 0.1~0.15 公分,明顯短於花絲,開裂後常捲曲。花期 5 月。
果實:蒴果三稜狀扁球形,長約 0.5 公分,寬約 0.8 公分,每室具種子 3~5 顆。果期 8 月。
特性:吊蘭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纖細,匍匐狀,節處發根,萌出新蘗;成長後有白色肥厚的肉質根,可以貯藏水分和養分;株形優雅,成長植株不定時抽出走莖,走莖前端會長出小型子株。葉基生,叢生成簇,呈線形至線狀披針形,中央白色而邊緣為綠色,葉色光澤亮綠。圓錐花序;花小形白色,花被輻形,由走莖節處開出。蒴果。吊蘭葉色光澤亮綠,株形優雅,常有走莖自株欉伸出,垂掛盆邊,懸空飄搖,故名吊蘭。普遍栽培的品種有原始的綠葉品種吊蘭,葉的兩邊有乳白色或黃色鑲邊條紋的鑲邊吊蘭,沿著葉片中肋形成乳白或黃色條紋的中斑吊蘭和大型品種中斑大葉吊蘭。
分布:園藝栽培。
用途:
1.園藝觀賞用。
2.淨化空氣用:吊蘭具有極強的吸收有毒氣體的功能,一般房間養 1~2 盆吊蘭,空氣裡的有毒氣體便可吸收殆盡。
3.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