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馬齒莧
別名:豬母乳、馬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馬齒草、馬莧菜、螞蚱菜、馬齒菜、瓜米菜、馬蛇子菜、螞蟻菜、豬母菜。
英文名稱:Purslane
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inn.
科名:馬齒莧科(Portulaceace)馬齒莧屬(Portulaca)
原產地:起源於印度,後傳播到世界各地,西喜馬拉雅山、俄國、南希臘一帶地方亦認為是其原產地。
莖:除少數小黃花品系,莖部特別粗屬於直立型外,大多品系屬於半匍匐型,野生小黃花品系屬匍匐型,全株無毛,株高 25~35 公分。自莖部分枝,表面似圓柱形光滑,莖呈淡綠、綠、淡紅至暗紅色,主莖 1~1.2 公分,節間 5~7 公分。
葉: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肉質,有光澤,葉柄極短,先端鈍,葉腋生腋芽二枝,長倒卵形或湯匙形,類似瓜類子葉,長 1~2.5 公分,寬 0.5~1.5 公分,近基部者較粗大,枝梗亦較粗。
花:夏天會開黃色小花,花瓣甚小,花兩性,簇生於頂端 5~6 朵,花瓣 5,長 0.2~0.4 公分,雄蕊 12,雌蕊 1,柱頭 1,先端 5 裂,授精後成為蒴果。
果實:蒴果呈半帽狀,成熟後自然脫離散出種子;種子細小,扁圓形,黑色,千粒重約 0.5 公克。
特性:為一或二年生草本,植株形態,可分為直立型、半匍匐型及匍匐型品系三種。由於葉形如馬的牙齒,又具莧菜之滑利,故名之馬齒莧。自古以來,馬齒莧在中國就被中醫作為草藥而廣為應用,隨著科學及烹調技術進步,發現馬齒莧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若調理得法,清脆爽口、風味獨特,既可生吃亦可熟食,種植時病蟲害少,生長快速,可作為健康蔬菜之用,同時由於它品系多、花色豔麗,若不作為食用,亦可種於花壇,作觀賞花卉之用。
分布:中國除高寒帶地區外均有分布,在田邊、地角、荒地也都有野生類型。
用途:
1.食用:馬齒莧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若調理得法,清脆爽口、風味獨特,既可生吃亦可熟食。
2.園藝用:由於它品系多、花色豔麗,種於花壇,可作觀賞花卉之用。
3.藥用。
4.胡蝶幼蟲食草:馬齒莧是雌紅紫蛺蝶幼蟲的食草。
5.蜜源植物:馬齒莧是沖繩小灰蝶和琉球紫蛺蝶的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