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

陳玉玲

新莊故事遊藝隊

我出生在台東鎮光明路店街上,當年街道兩旁有大樹可供乘涼,攤販就在樹下擺些水果、青菜叫賣,記憶中在住家斜對面十字路口旁有一個賣青草茶的歐巴桑,她的青草茶冰涼可口。大熱天玩耍後最愛買一杯大家分享,猛喝一口,一陣冰涼順喉而下,接著衝到腦門,頭皮發麻。小玩伴們互相取笑戲弄的畫面,至今仍留在腦海裡。當時小鎮只有幾條街比較熱鬧,沒走多遠就是一片田野鄉村景色,到處都是綠油油的。

1970年代,十九歲到台北上大學才第一次離開家鄉,由於在校外租屋,年年換房間搬遷是家常便飯。畢業後從商工作所需,除了台北外,陸續居住過新竹、台中、西螺等地,甚至為了打開外銷草蓆地毯與壓克力地毯工廠生意,還遠至日本大阪、倉敷及大陸寧波等地居住數年,輾轉漂泊搬家已經數不清次數,一直到四十歲才落腳新莊。奇怪的是搬到新莊之後,就此定居下來,住了二十年從沒想過要再遷移他處,我以為大概是累了,並沒有細想探究捨不得離開新莊的原因。

由於個性愛吃,對新莊最初的印象是新莊廟街夜市的美食很多,尤其是慈祐宮廟口的潤餅攤,天天都有人群大排長龍,更是每次必定會光顧。除了幾家美食攤位食物好吃以外,對新莊是一無所知。直到去年(2014年)進入新莊社大學習,才知道原來新莊三百年前是個港口,對新莊老街悠久深厚的歷史著迷。於是開始在白天逛新莊老街,並且認真研讀新莊百年文史,赫然發覺這一切都有因緣不是偶然,似乎冥冥之中有一根線牽引著我,一步一步持續深入探索。

先是堤防旁一條蜿蜒彎曲的小徑─碧江街,吸引我的目光。窄小的街道旁卻種滿粗壯巨大老榕樹,歷經百年風霜依然綠意盎然,枝葉繁茂,盤根交錯與民宅融合共存,展現它旺盛的生命力。據說古時栽種榕樹目的是為了繫帆船,具有讓船固定在新莊港碼頭邊的實用功能;勾起了我憶及國小的校園:小學就讀台東鎮師範附屬國小,台東海風強勁,加上太麻里溪河床乾涸,常引起風吹沙,因此校園內種滿大榕樹,除了美化環境之外,還可以抵擋風沙的侵襲。當年台東的風吹沙威力驚人,有時候非常地誇張,明明前一天放學時才把桌椅擦洗乾淨,並緊鎖門窗,第二天早上到學校進教室,就看見桌椅上又鋪滿了一層灰白色的細沙,真是無孔不入。所以老師規定每個人要帶二條抹布來學校,早上和放學都要各打掃一次,我常常在下課時和同學們跑到大榕樹樹蔭下玩耍、或跳橡皮圈,樂此不疲。

之後研讀到新莊「戲館巷」歷史,了解新莊百年前就有數家傳統布袋戲班互相車拼鬥場,非常熱鬧。雖然戲館巷只是當年戲班子的聯絡處,並非表演場所,至今仍存留二間古色古香的老屋,述說著往日風情,百年布袋戲班「小西園」還保留一棟房子在戲館巷內當住家。

戲館巷/新莊社大

回想起小時候沒有電視,唯一的娛樂就是在廟會時搬個板凳到廟前看布袋戲,一邊聽故事,還可以順便學歷史典故呢!例如三國演義的桃園三結義故事,就是從布袋戲聽來的,我對紅面關公的忠孝節義精神,黑臉張飛的草莽個性與武功高強等故事深印心中。沒想到新莊老街上的武聖廟,又稱關帝廟,祭祀主神關公卻成為當年米市街上商家祭拜的財神爺,形象有些落差,內心仍難以接受。

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新莊路武聖廟附近的「米市巷」,百年前從武聖廟到挑水巷之間大都經營米店,這一段路通稱米市街。當時新莊出產的米不但足以供應台灣北部地區,還可以外銷大陸,米市巷是米市街上店家請的工人扛著笨重米袋,徒步吃力走到巷底港口碼頭,上貨裝船運至淡水及廈門等地的一條窄小巷道。徒留名稱已無任何跡象與米有關,只知道板橋林家花園主人其始祖林應寅與林平侯父子,於清朝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來台後,就是在新莊老街上經營米、鹽生意發跡起家。

小時候父母也是在台東鎮上開一間米店,所以對米市巷特別有親切感。童年記憶裡,米店請了一位原住民和二位童工來幫忙,原住民年約三十,孔武有力,經常看見他一個人就可以背百來斤米袋工作,臉不紅氣不喘,一點兒也不覺得吃力,只是一到發薪日,他一定會消失幾天不見蹤影,母親說他一定是喝小米酒,爛醉如泥到天亮,才不來上班。童工與我年齡接近,工作閒暇時常玩在一起,我搬到新莊後,女童工彩雲已經為人母,北上參加兒子的訂婚宴,還特地繞到新莊來看我,閒聊往事。

曾聽祖母林白雪講述她小時候住豪宅,家財萬貫,是林家的千金大小姐。祖父被招贅入林家,代管林家的樟腦丸與菸草事業,我詳細翻閱板橋林家花園的文史資料,企圖尋找任何蛛絲馬跡,是否與祖母有一點關聯,但最終徒勞無功。就在失望之際,偶然間觀賞李崗導演的一部片【阿罩霧風雲】,陳述霧峰林家的家族血淚史,腦門頓然閃過一道曙光:莫非我找錯方向?追問仍在世的老一輩長者,才知道霧峰林家的後代較有名的林獻堂,是祖母的堂哥,也就是我的舅公!

認真地探索霧峰林家的歷史資料後,發覺台灣二百年近代史之中,都有霧峰林家的身影介入,這個移民家族的生存史,幾乎就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林家祖先由福建漳州渡海來台,篳路藍縷開創家業奠基後,行有餘力還曾渡海回大陸,助湘軍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國;清法戰爭時,林家也在淡水助劉銘傳力抗法軍的侵入,成為清治時期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西元1895年清朝甲午戰爭敗戰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林家分裂於兩岸,林獻堂選擇留在台灣,在日據時期領導文化協會、台灣議會,促成同盟會,設法推動臺灣自治。在日治時期,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國民政府收復台灣後,林家捲入二二八事件,不容於政府導致淒涼下場,西元1956年林獻堂避居終老於日本。在歷史的洪流中,站在十字路口上所做的抉擇,非常的關鍵與重要,稍一不慎,就是功過成敗之分野。

作家鄭清文曾說:「人在長大以後,甚至到老年,心中總是保存著三樣最珍貴的事物,就是童年、故鄉和親情。」新莊有我童年故鄉相似的影子,我捨不得離開新莊原來是有原因的。

碧江街|大樹下/ 許秋玲

本文收錄於 《新莊往事 | 咱ㄟ故鄉,做咱ㄟ夢 程林淑容等作. -- 新北市 : 新莊社區大學, 民2015.11

2022年刊載新莊社區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