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一段路,讓我們一起快樂老去

文:張佑維(新莊社區大學工作人員)

(本文同時登於第十六期新北市終身教育期刊的終教園地)


來新莊社大不知不覺已經五年,每天晚間我們工作人員跟志工都會輪班在高中門口迎接學員,跟他們道晚安。週五晚間站校門口的時候,遇到校務志工辜瑀姐,閒聊了一下。

「辜瑀姐,外面開課的地方那麼多,我看到還有免費的耶!為什麼你會選擇來社大?」我問說

「對阿,社大一個學期就要三千塊,對我們老人家其實有點負擔...」辜瑀姐說

「那你為什麼還要來社大呢?」我接著問

「雖然貴一點,但因為來習慣了,而來這邊不只上課,還有很多活動可以參加,其實其他地方都沒有像你們這麼「忙」。…而且,這裡有我的朋友。」

「不只是上課耶,我看你還來這邊當志工!」我說

「對阿!因為我喜歡這個地方。」辜瑀姐說。

瘦瘦的辜瑀姐總是拎著一把二胡,沉浸在絲竹的悠悠吟吟弦音中,彷彿人生可以就就在其中完整;不只她,國樑大哥的退休人生也是絲弦伴人生,他笑說自己是「晴耕雨胡」,晴天耕作,雨天拉琴,一把二胡,自娛娛人。

社大還有許多長青社團,當一群人集結起來,想像似乎就容易變得真實,有18年歷史的原住民之友社,社員們構想集資一起建造共老社區,讓一群非血緣的家人,住在一起相互扶持,彼此照顧,一起關心對方的家庭老小,以大家從黑髮磨到白髮的默契,陪伴彼此面對生命中的迎來送往;植物之友社除了平常社課學習生態植物環境知識,也糾集了一群以退休社員為主的同好在新莊塭仔圳承租了一塊地,戲稱402班地(土地面積402坪),憑著在社大學習的耕作知識與生活經驗,整地、搭架、耕作,種自己要吃的菜,並號召社員的力量,用集資共同購買的方式贊助弱勢的小農或青農,藉由契作讓他/她們無後顧之憂地耕植,也讓契作的朋友來到社團內跟大家說明耕作的理念與狀況,每學期固定還發動社員叫遊覽車一起到契作農地參訪間遊玩。

我們常常聽到「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但是都不太明瞭何以要學習,也不知道學習如何發生。我從這些資深學員身上看到,是因為學習的快樂真實地反饋到學員的身上,豐潤了學員自身的生命,因而得以陪伴自己,連結關係,走向他人,因此學習得以持續終身,尤其是長輩。

成功老化中的三個原則中,降低疾病與失能風險、維持身心功能、積極參與社會活化生活是三者並重的主題。社區大學創設之初,本身即設定為具有面向社會公眾議題的本然任務,至今也並沒有脫鉤,讓學員與社區民眾有機會參加並討論社會公共事務,面向他人,維持社會關係,尤其是我總是可以看到來社大當志工的年長大哥大姐,他們在別人的感謝中,感受到自己能對別人有所貢獻與生產力,其豐樂滿足恐怕遠超過薪資報酬。

每周與來上課的大哥大姊學員的相遇像是一種默契,點個頭,或是聊點生活,從學期初走到學期末,在學期制度的設計下,走過年年春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正因為學習與友朋相伴的喜悅與快樂,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提點出關鍵的力量。越學習、越快樂、越有生命力,讓我們能夠彼此陪伴,快樂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