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人生課程與我

舞動人生課程與我

課程講師 | 周明德

周明德老師2013年秋季開始在新莊社大開設「舞動人生」課程,以下多篇「舞動人生」學員們精彩的學習個案,收錄於2016年教學個案分享暨課程觀交流會,高雄第一社區大學和新莊社區大學南北社大交流的工作坊手冊。

對社大的印象與認識 文/May

小時候分不清楚社大和空大。一直覺得是讓沒有機會取得高等教育文憑的人、社會人士再進修的地方,也有很多好玩的課程,像是日文。社大給我的印象是很便宜的學習才藝或發展興趣的地方,這印象一直維持到今年初。

接觸社大

今年初唸了夏林清老師的書,看到社大變成行動田野,很多改變社會的意念在蘆荻社大內產生行動發酵茁壯,開始從心理工作者角度思考社大的社會角色。剛好認識了明德老師,報名參加老師暑假開的「社會事件劇場」,首次加入新莊社大。同學來自不同家庭和社會區域,討論議題時看到每人的出發點不同,卻在這場域可以彼此看見和對話,很好玩。

覺得在社大好像可以跨出自己的同溫層,認識台灣不同群體、不同聚落的人,因此繼續報名「舞動人生」課程,套句老師們的話,是來「蹲馬步、接地氣」。和不同的同學從身體互動去覺察彼此的生活和生命,從不習慣在別人面前展現律動,到慢慢放鬆

社大開學典禮

105年九月社大開學典禮,我們班是全校一起跳貪食蛇宮廷舞的領舞,當時跟大家還不熟,也不喜歡跟陌生人肢體接觸,因此要跟社大的所有同學一起跳舞其實是緊張的。但是真的開始跳以後,看到男女老少,甚至八十幾歲的阿嬤快樂跳舞的樣子,蠻感動的。再次認識到社大是讓人跨出自己的小圈圈,認識台灣每一個層面的人們一起學習的地方。

做為一個社大人的樣貌 文/邵雯郁

2012年參加社大課程,是我的第一次接觸社區大學,這個起源是因為舞動人生的課程在蘆荻社大開課,剛開始是因為跟隨周明德老師的課,所以接觸了社區大學,接下來到新中和社大上課,接觸了公民論壇週,公民論壇週,讓學員可以參與市集,每種課程擺攤,讓我感到熱鬧的氣氛;同時自己參加的課程也有擺攤,那次開始,我開啟了我學習的舞動人生課程如何讓別人看見我的學習課程。

因緣際會下 我和阿土伯在新楊平社大開課,那時的我心裡很忐忑不安,也就是覺得自己並未準備好心理狀態,所以大部分以阿土伯為主帶領,很短的時間──一期的課程,也讓我體驗「上到老師位置」的角色去思考。

接下來進入新莊社大,我的思緒與角色從一位上課的學員,到在團體裡扮演催化員,再從催化員到社會實踐的角色,如何看待自己的轉變,在心境上的挪動,在社大的學習中如何展開自己的視窗,這是我在過去的學習裡沒有辨識過的經驗。

在新莊社大的公民論壇週,開放學員可以自由選課,去接觸沒有上過的課程,互相體驗,也有班級交流,讓學員到課堂裡體驗課程,這樣的互動中,增加了我對於陌生的同學來到課堂時,自己的角色,如何看待自己與團員的互動。

2013~14年夏季實驗課「新莊人文街景創意律動一夏」、「創意律動遊逛新莊廟街」走出校內教室,來到新莊老街,認識在地文化故事,開啟了我認識土地與我的連結,我重新回看我長大的土地,再次與它連結,創造出一種新的認識。

從社大的種種學習,我開始走在自我的實踐,啟動與人和土地和文化和生命的連結網,創造出自己將要踩踏著如社區大學的在地學習,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和人與土地交流生根。

舞動人生課程與我 文/陳巧蘋

沒時間一一回顧在社大的學習過程,簡短說,上舞動人生的這堂課的心得,我無法描繪得很具體,正好上週在書籍上看到以下這段,開心到想尖叫,幾乎說到了我的心坎裡。 以下是書籍片段:

「身體調音,laurel Elizabeth keyes在1960年代一次工作坊中,透過自發性及宣洩性的自由吟詠,發現『身體自然的聲音』彷彿有一股力量湧起,想要在聲音中釋放出來,這股力量有自己的意志,彷彿一輩子被囚禁的小鳥終於能向上高飛遨翔於天際,不受拘束的喜悅,毫不費力,像井水從地底噴發一樣自由,keyes表示,這不是她個人的聲音,而是她身體的聲音,從心智的監督和情感的壓抑中解放出來。身體感到前所未有的歡喜與振奮,充滿了生氣,身體表達顯然淨化了整個身體,釋放緊張,疏通阻塞的部位。

在上舞動人生課程的三年前,我感覺到我的身體想要自由的發揮,盡情的舞動,當時還將自己剛架設的blog取了個相關的字。這麼一過,三年就過去了。仍然覺得自己身體想要動起來,不能再等了。要學什麼舞?

不清楚。搜尋社大課程表看了老半天,憑著直覺,四個字,舞.動.人.生,我選了這堂課。應該是說, 神,為我揀選了這門課。

舞動自己的人生 文/詹姆士

夏季陽光普照、陽光綠地

秋季楓葉將整片大地薰染成黃色、火紅色

冬季在極地一般冰天雪地的生活環境之中

這是我生命起源的地方,也是我完成最後學位的地方。然而,在我剛要進入到自己重要、創造價值的階段時,我遇到了好幾件事情重大的交錯…,2006年我從美國東北角的雪城大學畢業,我的母親因癌症2007年到了天堂,在我原本的想像中自己的職場環境轉變了,而我也在思索著自己在未來要走什麼樣的路。

我走進了台灣的職場,科技業、程式、台灣與美國的內在交錯,承受了過往沒有承受過的經驗、學習、為人處世的價值、信仰、挫折。當我2009年收到經理的訊息,告訴我說公司因金融海嘯,要給予我尋找自己學習的路時,我一個人離開了新竹科學園區。

我在自己不看好的情況下拿到了超過自己預期的文憑,然而,也看見文憑與現實生活中的交戰與掙扎,更看見自己在轉變自己西方背景與台灣在地文化轉變的受困。2010年,我認識了明德,我放下自己的文憑,我走進了書本,我重新感受到了自己的身體,寫下了一篇又一篇令我刻骨銘心的文本…

我走入了台灣、新北市、在地的社區大學,蘆荻、新中和、新莊、樹林…。在資訊業及媒體業上班、週六週日做志工、做志工老師、藝術志工、閱讀、參加社大活動、自我學習。一直至今…︙。

公民論壇、文化夜市、大稻埕、大橋頭、淡水滬尾炮台、政大、清大、大龍峒、關渡北藝大、新莊老街古寺……

關照身體,改變飲食,與人結緣,放下設限,透過社大,做自己的政策執行長。尋找創意、與不同世代的朋友交往學習。

同時,我也在家庭中轉變自己,與家人相處、學習、協助、照顧,如今,在我職涯的第十年,我也在社大,學習轉動自己、轉動別人、自助助人、自覺覺人。體會台灣最最在地的生活經驗、文化、與自己不同的人交流、交往、學習、成長。

我放下了自己的畢業證書、走進社大、擁抱社大。關心社區關心的事情、從行動中創造知識,從情緒中辨認與人的關係。這就是我:我是詹姆士,我走在新莊社大,持續走在舞動自己人生的路上。

舞動一場「同理與療傷」的學習 文/翁國瑞

明德的課程是以「鬆身」、「坐望」、「甦醒」作為整個課程的順序,也是從這樣來安排整個學期的課程,從陌生接觸、放下腦袋的思考最後回到身體的感受,從真實的身體理解,看見人際相處的真誠與同理。這是我接觸社大的第一門課,到目前也持續參與。在接觸社大的開始,我處在莽撞、迷惘的狀態,不知道未來在哪裡,看到一個像是救生圈的東西我就衝了上去。走往一種認識、認同自己的路程。

我一路以來在課程過程中的帶領下,我看見人際關係相處的「真善美」,那是一種很純樸、美好的人情味,裡面有幾位明德的資深學員,在我剛開始很陌生不知所措的時候,他們對於我的狀態可以理解並接近,在課堂互動裡,沒有太多話語,都是用肢體互動與表達,真實看見。「鬆身」,對我是放下身體的憂鬱不安與外在紛擾,然後回到自己身體,真誠相處,是一個跟自己跳舞的過程。

「坐望」時,看見自己狀態,也看見別人的狀態,與之舞動、相處,共舞與看見自己看見它的相會,過程都沒有太多言語。最後「甦醒」我們開始沉澱,有了一些交流,討論剛剛的感受,分享自己經驗與故事,最後過程我們更看見彼此,有種「同理」在發生。

每學期成員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經驗與感受,尤其是與長者相處的經驗,跟學校同儕經驗的不同,在他們說著自己生長經驗的同時,我看見時代壓在我家的辛苦與辛酸,藉由他們經驗與故事,本來我跟我家其實很有距離感,我曾對我母親說「你不愛我!」當我到了社大聽到這麼多父母長輩的故事的時候,我才知道我說了什麼令我父母親傷心的話,其實他們並非不愛我,而是他們在那個環境只能盡量做到維持生計這樣的事情。

我身為一位同志,我其實感到迷惘與痛苦,在過往的經驗當我說出口其實不被接受與認同,也會受到厭惡的眼光與言語上的汙辱。我進社大前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不再說我有這樣的經驗與立場,當我又重新說起這段坑坑巴巴的往事,他們很用心陪著我聽我說,那樣的真誠令我很感動,而當他們說出他們回饋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被看見並理解,有種「同理」的發生,即使我當初一點都不了解「同理」是什麼,只知道那是一種單純的人情味。

每學期都有文化夜市、公民週、成果展的大型活動是全社大參與。最有印象是我參與新莊社大的文化夜市與成果展,我看見很有活力的長輩們,他們拿起他們所學的一部分與大家共享,然後我們聽著音樂舞動,休息時吃著那些大哥大姊們做的點心,看看不同班級呈現的作品。

公民週與文化夜市,常扣連著社會時事,和土地、性別、權益、傳藝相關的議題,我印象最深刻是土地跟我的關係與連結,尤其是傳藝,我出身於宮廟的家庭,但我進社大前不曾談過這件事,因為以前覺得這不能說,感覺宮廟、陣頭帶給一般人的印象是非常粗俗,沒有必要去告訴別人當我參加社大公民週土地、傳藝、宗教、宮廟等議題時,我才注意到原來宮廟讓我們家在最困難的時候發揮了一些作用,在我家最辛苦的時候是溫飽我家的一個地方。我在社大重新看見我的家,看見養育我的社區「萬華」。萬華是一個跟台北其他地方差異很大,有許多宮廟、遊民、娼妓、老舊房舍,大樓要到西門才會多一點。我曾不太喜歡說我是一位萬華人,因為好像顯得很不堪,覺得這邊很落後、破舊、髒亂。但因為社大討論那些議題我才看見,這是被主流社會拋棄的人們,他們的辛苦以及我父母親那時代沒有知識與經濟條件的辛酸。

以前的我,看著電視的社會新聞,都認為那些社會議題離我好遙遠,在社大因為這些學習經驗,我忽然懂了抗議的人們怎麼了,抗議在做什麼,從最近的婚姻平權、同志權益、性別議題都讓我很有感觸之外、還記得有一次看到宮廟被焚燒的新聞與落難神明,我也大哭了起來,這些人和這些事都和我非常有連結,感觸很深。

最後,最想說的是,我在社大找到我的「根」,就是土地的連結,帶出我的成長經驗與家庭進程、宮廟的經驗,我曾經不想要、不願看、不承認的「根」,在我重新與「根」聯繫時,我大哭了好一段時間。重新連結我生長的經驗,找到一種對土地、自我身分的認同,也學著用自己笨拙的方式去「同理」表達一種人情的關懷或說「人情味」,對於觸及土地權益、性別等特別有感覺的社會議題,我也會開始想做一點我可以做的行動。

本文收錄於《家村寫真.寫意青春: 新莊社大二十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