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團隊 |

2021 突破 展望 新挑戰!

如果不是疫情的關係,我想社大應該不會建立線上報名的機制,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實體交流,一直是社大很重視的部分。

不過人類在面對危機時,總會發展出新的轉機,社大也因為無法出門而發展出線上課程、線上報名等因應辦法,也將過去學員的學習歷程整合起來,讓大家可以登入查看自己的學習歷程,這些都是目前為止,新莊社大的一大突破!

除此之外,今年我們還舉辦了新泰文學營,找大家一起來聊聊新莊泰山這塊土地上的文學作品,並將自己對新莊泰山的回憶寫成文章;舉辦了地方同好分享會,將我們對在地故事的新發現,說給更多的人聽,讓故事不再被遺忘。

每一年,我們都在嘗試新的事物;每一年,我們都在發展永續的生態村。

吳敦仁

停課前夕還在試走義學國中新教案的我們,後來變成線上地方見學之旅的展覽了

5月以前,社大團隊自農曆年後就沿著泰山貴子坑溪,和地方里民、關心河川的朋友一起規劃幾場工作坊,接著和敦煌舞韻的班級到雙溪表演,和新泰國中的同學拜訪塭仔圳內的懋德居,並且為懋德居即將進入重劃工程的維護、道路與古蹟傷腦筋,沒想到下一個疫情考驗接踵而來。當我們正在籌備為義學國中規劃的泰山麻竹坑─草埤的創新教案,還在登上涼亭氣喘吁吁的路上,第一時間就接獲教育局通報疫情延燒到新莊,晚間得立即停課的訊息。整個團隊進入在家工作,卻像是沒有下班時刻的徬徨狀態,每三天就要下定一個新決策、通報、線上應變、開設互助工作坊,以及數場因應疫情變更計畫的會議......

但是Line中、電話中,我們得知,生命中除了家人在這一場風暴中扮演核心支柱外,社區大學結識的朋友,也是在手機、Ipad、電腦螢幕前又唱又跳的,輪流在群組內直播擔任主持人,鼓舞平常一起上課的同學或不只是同學的知心好友,一起關心施打疫苗後的身體狀況,互相陪同打疫苗,加入班級讀書會拍照打氣。對於被迫中斷一起上課的緣分,覺得很惋惜、很可惜、很悶,有一種要很倔、不能認輸、很有韌性的決心,要讓日子盡量如常的走下去,要讓這些緣分繼續下去。

聽到社大老師說,就是要讓同學知道老師還在這,這個群組不會散去,老師在,班級就會嘗試各種聚在一起的機會。有的老師,進不了萬華青草街,拎著袋子就往山裡採草去;同學因為興趣,生活有了慰藉,除了數疫情解封的倒數日,一天就是一幅畫,焦慮需要出口,畫畫就像心理湧出一座湖,托起自己乘坐的小舟,在湖心靜靜的與自己獨處。在疫情下諸多不自主,對於自我的向外延伸,社大多了點沒有生意往來、生存壓力、家庭包袱的自主性,當然也沒有地獄廚房般的評比,卻看得見自己進步的爽度。以上,在 新莊社大2021學習博覽會 ,看得到剛剛提過的幾段真實故事。有諸多人因為在人生的低谷中踏入社大,喘口氣,在大疫之下,社大陪著大家度過大社會的低谷,深呼吸。

黃昱傑

就算沒油了,沒力氣了,慢慢走,會找到休憩的地方

方向感

路的盡頭在哪?我總是那樣想著。

在新莊社大工作五年半多了,每年初總是像在開支票一樣,規劃著大大小小的企劃與行動,做著滿滿的夢想,但就像支票變成芭樂票一樣,不是所有事情都會兌現,如同生活一樣,沒有什麼是順遂的,總是機緣沒到、力氣不夠、時不我予等等.....然後就緩了下來,沒了動靜。

這總感覺很像騎車騎到一半拋錨,拋錨的地方偏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你就只能慢慢地走。會生氣嗎?鐵定是會的,尤其拖著笨重的車子,往你大該知道的方向,但疲累的步伐始終考驗。

焦慮、厭惡、煩惱等等....種種負面的情緒總是圍繞著人車二體,我們擺脫不了彼此。在社大更是如此,學員、講師以及工作人員,三者共同陪伴往未知的方向前進。並不是說哪一個拋錨壞掉,我們都會因為自身心狀態出現拋錨、故障,其他人就陪一段路。

「陪一段路」就是社大工作挑戰,如何拾起責任、建立對話、理性討論、感性陪伴以及輕輕放下,今年疫情整個社會就像那台拋錨機車一樣,禁止群聚、接觸,社大頓時引以為傲的學習,瞬間失去的方向。前方的路消失了。

在思考轉換線上課程時,不單只是學習知識、技藝的改變,而是我們透過學習連結、陪伴學員,渡過那段時光。路也許會消失,但我們可以一起找到通往光的方向。

我很慶幸在社大遇到的一切。

度昀奇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我常常在想,學習之於人,倒底是一件什麼樣的事?

疫情下,社大的許多課被迫轉型線上,甚至原住民社開啟了在線上聚會,大家講講話,聚聊聊,哈哈笑笑,彼此關心,共同度過疫情下的艱難時刻。

也有認識的學員,疑似因為打疫苗緣故,眠中而逝。

打到她家裡致意,她家人默默地接受她的逝去,並說她有福報,走得很好,

並直說很感謝社區大學,在社大上課的她很快樂。

我感到莫名難受,轉頭在想,也琢磨那份「快樂」是什麼?


或許學習本身,就是一件令自己快樂的事吧。

因為向內滿足了「對知的追求」以及因為投入課堂帶來的體驗,產生充實,甚至興奮感。

新莊社大也許剛好就承載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以這樣的習慣連結師生、連結同學,在學期的節奏裡編織個人的學習慣性,展現日常樣貌下的具象差異。

人生多憂,而且易老,不如多點學習吧,在體驗中忘憂,在開心中,健康地一起老去。

學習本身就是社大最美麗的風景。

山豬

疫情下的天空策展

五月中旬疫情風聲鶴唳,與世界隔離了23天後,為了從閉鎖的低谷裡奮起,我在〈幸福路上合作社〉line群組和粉絲專頁發起了一個小小集體創作行動:自6/8起邀請社大師生拍一張「窗外的天空」,連續七天的小小天空策展。

連續7天收到近兩百張天空圖。有人固定清晨5點將她所在的晨間天空傳給大家,有人會在每次的天空帶入頂樓的花花草草,充滿巧思的前景角度構圖,意想不到的畫面—映在車窗上的藍天、高樓大廈夾擊成的天井......,即使七天都站在同一個方向拍照,都不會有同樣的雲彩出現。

連續7天一共有34人共同參與,其中有10位社大老師響應,2位社大工作同仁插花,3位親友團當啦啦隊,超過一半是社大學員,在人心惶惶、幾乎足不出戶的日子裡,我們共享了新莊各家鐵窗外的、泰山高樓聳立的、蘆洲社區大廈的…天空;陽明山上、埔里、二重疏洪道、大漢溪河畔的天空遼闊;捷運站、高速公路上移動的天空令人嚮往;台東的晨光、金門的日正當中、草鞋墩的夜空…...


謝謝這兩百張的天空圖和拍照的親友們,讓我從疫情的頹喪裡抬頭,因為看見彼此眼底裡的天空,重拾仍與世界連結的、共時共存的感動。 類似這樣的呼朋引伴、集眾人之力的合作創造所帶來的悸動,是社大獨有的,相信也是投入社大的每一個人都曾感受過的片刻--即使以為被世界遺棄了,但社大仍與我們同在。 美慧

疫情對於你我的日常著實產生許多改變,新的方式要適應、新的媒介要學習。 還好,我們都在。都在努力地留下地方的記憶、練習調整工作的步伐。

邀請大家細細品味學習博覽會中,每一扇學習之窗的繽紛景色。

你會發現社大裡教與學之間的對話,交織成一篇篇動人故事與作品;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厚度,構築成一座堅實的堡壘。希望今年能揮別疫情的陰霾,讓我們與夥伴們走出四方框架的侷限,悠遊在新莊這片土地,邁向更開闊的生命風景。

簡大凱

有一種生活,叫社大。

將一年分為春秋兩季,中間間隔也是有課程的暑假,每天中午出門半夜回家,一種與一般人不同節奏卻又平凡無奇的生活,這是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

在工作的忙碌與家庭的責任之外,找一個第三空間,建立自己獨有的人際關係、培養興趣,慢慢累積某種能力與自信,再回過身來緩慢影響原有的生活,這是社大的學習者。

這樣平靜的生活在去年一月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影響下,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無法群聚辦活動,無法實體上課,社大的講師、同學、工作人員盡了所有努力,讓課程可以持續,以線上的方式,共同增強了後疫情能力-在虛擬世界進行人與人的連結,附帶不同類型的學習主題。對社大主要的中上年紀學員來說,學習全新的能力從來不是容易的事,而一步步克服的是對機器的陌生、對操作步驟的不熟悉,也考驗著越來越嚴重的老花眼症狀。

不過突破了原初的那一關,之後的學習就順暢多了,在全民自主封城降低移動距離與次數的疫情高峰期,我們因為線上課程而有事可做、因為群組還在彼此可以互傳關心,因為樂器還在手邊、手工藝的器材都買了,所以除了追劇之外,可以慢慢地完成課程的作業,練習自己的手感,也緩和了封閉在個人環境的焦慮。有一種面對變動處變不驚的生活感。

原來社大的學習,除了學習,還有人與人溫暖的連結,不只是技藝的練習,也學習對新世界的適應能力;不只是上一門課,同時也是人生另一扇開闊的窗。

有一種生活,叫社大,我有幸經歷了17年,你呢?

雨青

"現在的你在哪裡?又在做什麼呢?離夢想又更近一步了嗎?"

希望有天成為可以驕傲地回答這些問題的人呢!

KEEP ON BELIEVING!

淳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