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那段燦爛的社大歲月

憶。那段燦爛的社大歲月

廖秀春

前新莊社大主秘、副主任

新莊社大二十歲了!

憶起十七年前的初秋,我從台北搭了很久的公車,一路問路才在暮色漸暗中踏進新莊高中內的社大辦公室。這一天開啟人生職涯裡長達十二年的新莊歲月,也是我人生中參與許多社會運動的開始……,雖然起步得很慢。

在現在幾乎遍地開花的成人學習機構裡,「社大」特色鮮明易於辨識,但開辦前幾年是連政府機構都尚未理清楚「何謂社大」?社大與補習班哪裡不同?為何要借用國高中場地?而不是籌錢先蓋一所校舍……。很多的為什麼其實我這隻剛來的「社大菜鳥」也還懵懵懂懂。但上班的第一個星期就跟著台北縣社大夥伴去縣議會門口「舉牌」,因為聽說社大下一年度的經費全刪了?因為理念創新而不被理解,因為夜間進出校園有安全疑慮……、社大在下一個年度即將面臨補助金斷炊、付不出場地租借費或當地無學校願意租借、講師鐘點費、工作人員薪資……等等的困境,其實這筆縣府補助款真的不多,但卻影響甚廣。

各種顯性隱性辨證問題每天輪番上演,加上尚在讀研究所、新莊離家又遠,我下班常常要走夜路去中華路幸福路口趕搭末夜班車回木柵。其實當時的心內外焦灼著:自己能幫多久?能撐到何時?這份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講白一點,這樣理想型的非營利學習機構到底能撐多久?一直到2014年三月正式離職的那一天,我想新莊社大十二年來「每天的日常」其實都在給我答案~這是一份錢少、事多、離家遠,卻很有意義的工作,我很開心曾在這裡有段燦爛的時光。

不是新莊人又如何?在社區工作有心就有力

剛進社大第一個月,當時的許主峰理事長便要我擬一份有關新莊課程的企劃書。還記得有位資深志工說:「寫這份計劃書的人,一定不了解新莊!」我心想真是一語中第啊!我剛來確實不懂,完全是參考舊資料依樣畫葫蘆,憑空想像社區的需求。加上時不時有人會說:「你又不是阮新莊人,你當然不知……」,還有新學員要來社大報名時,站在新莊藝文中心門口:「請問新莊社大在哪裡?」一牆之隔,路人卻不知……。

身為工作人員,我承認內心很是挫敗!也因為有這樣的刺激,十二年來我騎爛了兩台摩托車,常常利用公私時間穿梭新莊大街小巷,把社區文史資料、耆老前輩、社區頭人、社大志工當作是我的老師,一天幾乎超過十二小時待在新莊,日子久了,我這個「偽新莊人」也就常常被誤以為是「正港住在新莊的新莊人」,因為有關新莊的大小資訊都會吸引我的注意,開口閉口不離「阮新莊......」。我想社區大學「社區」的真正意涵不也正是如此嗎?在地人關心在地事;在這裡工作的人也應該關心在地事。所以社大當然有別於一般的成人學習機構,當然有資格要求政府提供相對應的支持與補助,因為這是成人學習的新路徑,是公民意識培育的搖籃,是促使社會公義、推展公民運動來改變社區/社會的新概念。

如今社大二十歲了!目前也約有85所社區大學持續在台灣各地努力深耕著。

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想做

有部電影片名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是屬於某一個世代的青春歲月回憶。而身為新莊社大的師生也有屬於我們的共同回憶,例如:第一次在新莊運動公園辦成果展、第一個五週年生日party(全校一人一菜/烤全豬)、第一位畢業生、第一場社區服務日、第一次二百人一起搭船遊淡水河、新莊文藝中心的第一場聯合音樂會、出版社大專刊、專書、社區報……等等。社大前十年,有好多的你的、我的、大家的第一次,一路走來我也看到許多人在社大圓夢,而社大也圓了我好多個不可能的夢。

身為社大資深學員,十多年來應該對社大辦成果展似乎擺脫不了「下大雨的魔咒」深有感觸吧!猶記得社大第一次把春季班成果展拉去新莊運動公園陽光草坪舉辦,事前的籌辦工作龐雜又無前例可循,加上社大屬於非營利組織,簡而言之就是個有這一餐沒下一餐的窮單位,活動規劃,物資經費羅列籌措成為我夜夜難入睡的惡夢。還好眾志成城,既然大家要走出去闖名聲,那就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這是大家的成果展,而不單單只是社大的活動。至於那一大筆天文數字的活動預算在全校師生的捐款挹注、各式贊助、市公所補助的情形下,非常克難地完成。而那天午後的滂沱大雨,更是讓我深深體會主事者的壓力與擔當。各攤位布展完畢,活動剛要開始,天烏黑黑!打雷閃電了!豆大的雨不停歇,瞬間灌到淺碟式的陽光草坪,積水高達20~30公分。接著許炳崑市長來了,他憂心的說這樣活動辦不了吧!要不改期?其實在這之前已有老師學員提出類似詢問。而我心裡想的是:「我們沒錢可以再來一次如此的勞師動眾,若雨停水退後場地安全,就算延後開幕也要走完活動流程。」

我說:「可以延後,但不能改期」,市長笑笑地說:「你瘋啦!」

新莊社大第一次舉辦校外成果展,那天新莊運動公園的大雨讓所有人印象深刻,也啟動了社大活動必遇大雨的魔咒。

請廠商暫時斷電後,我撩起褲管下場一攤攤巡,一班班確認,終於在各項考驗下完成社大第一次的校外大型成果展。我們從初次辦活動的慌張無頭緒,到後來的備妥備案應對,無疑是有一群可愛又有義氣的社大師生在力挺!還有虛心紀錄每一次的活動檢討與建議,希望屬於社大的活動無論大小,都是創新、有活力、有在地特色又令人回味的活動,能吸引更多人認識社大。

爾後辦活動,我總會想再困難也會有辦法解決的!不想不做就永遠跨不出第一步。當然時不時也會聽見志工說:「希望明天不要下雨」,預估躲不掉時「希望雨在活動前就下完或是下小一點」……諸如此類。或許十多年來雨神真的聽煩了,我離職前辦理的最後一場大活動終於是在豔陽高照下順利完成。

「人」才是社大最寶貴的資產

雖然社大沒有獨立校舍,但社區就是我們最大的校園。而知識學習不只是內化質變,也會外顯為行動。從一個人的學習到家庭其他成員的共學,甚至是三代都在社大選課,這二十年來已見怪不怪,它也漸漸成為社大的學習風景。

講師、學員、工作者是社大運作的鐵三角,缺一不可!但在全台的社大裡有一種「角色精神」卻常常貫穿這三種身份,那就是社大的志工夥伴精神。沒有志工精神,學習不會走出教室化為行動,不會無償地為公義/公益投注心力,無論是關心環境、人權……等議題,還是一條社區通學步道的設立,或是透過同儕家人的互助關懷把生活過得更充實快樂……等等。而這些影響改變很可能來自於在社大的「自費學習」。

社大二十歲了!二十年是一段不短的歲月,社大也從一開始的不被理解,到如今人人耳熟能詳。近年社大講師學員工作者的年齡層也開始轉變。就我個人觀察,社大無論內外皆已進入另一階段的里程碑,開始面臨新的挑戰。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我深深覺得這道風景的營造,社大功不可沒!

本文收錄於《家村寫真.寫意青春: 新莊社大二十文集》,2020。 2022年刊載於新莊社區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