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黛 | 讓愛輕鬆發酵

文:吳小黛(新莊社大、蘆荻社大、北投社大講師、真理大學推廣部講師) 2016.11

記得當時年紀小,好似是5歲的時候吧!媽媽的廚房裡有隻紅柄白面造型的橡皮刮刀,還有一支現在看來像超古董級的打蛋器,在記憶中小時候常可以吃到媽媽做的海綿蛋糕。這個記憶中的畫面以致在很多很多年後,在無意間得到的一本西點蛋糕食譜書,從此開始了這條烘焙不歸路。

從一開始的玩蛋糕,一路走來也有20幾年了。當時也只有業餘水準的我,開心而悠閒地跟著食譜作點心,隨著資訊收集以及實作經驗累積,讓我進步很多,當拿到第一份的證照後就更有信心面對「人」了。

婚後,這條烘焙里程似乎又有了改變。有次看到麵包店的店外貼著「徵2手、3手」的召集令,雖然並不知道我是什麼手?很想到麵包店打工,學習蛋糕製作,但陰錯陽差卻讓我與「蛋糕」失之交臂,進入了麵包的世界,這也是奠定了「麵包」這個陌生的東西,在心裡烙印下痕跡。從進入店裡開始,就發現是麵包工作,但是天真的以為可以慢慢學到蛋糕部門,哈哈,錯錯錯,不過在這後場工作場所裏,唯一女性工作者的我,和其他的大哥們每天說說笑笑的搓揉麵團,發現麵包也真是個好玩的東西,剛好補了我的不足了,但因為資質聰穎,讓小師傅想要教我烤麵包,但卻嘻笑的回答他,用看的就好(因為師傅們的手上被燙的疤痕累累,我怕燙呦!!),就這樣慢慢的發現麵包和蛋糕都很有意思,一個有韌性,一個軟綿,但是這卻也是烘焙路上的一個美好的插曲

楊雨青繪(2018)

一籃拖車和一片雞排大辣灑兩面,18:20左右進辦公室喊著:「吃飯啦~~~!」是工作團隊腦中小黛老師的模樣。

這一路上跌跌撞撞,相互學習,因緣際會中接觸了一群扶助單親的婦女展望協會媽媽做菜班成員,帶了二十五位媽媽們做菜,雖然她們沒有一位是單親媽媽。但都是開心地做菜,每次開課的第一天,好像就會出現一位會露出想踢館感覺的學員,但是心裡深信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讓她們信服你,並感受到大家開心作菜,把作菜當成一種休閒活動,況且我腦袋裡還有很多撇步,這已足夠讓她們驚豔的了。似乎這位踢館的人往往都會成為你的好幫手。平常喜歡作試驗,相信這麼有親和力及頭腦裡豐富的資訊的人,足夠讓她們來挖寶了。這樣也慢慢對「人」不再恐懼;接著在協會又辦了「玩麵粉夏令營」,是帶小朋友喔!從小3到國一生,也更加深了「帶團體」的快樂,。從小喜歡看卡通的人,常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帶同學們做麵糰中,在醒麵時,我們會來個有獎徵答,題目當然是時下最夯的「航海王」,嘿嘿嘿!因為學員幾乎是男生,所以來個航海王,就這樣也是玩的不亦樂乎,還有票選最佳成品展,可以記點加分喔!!而且這些自己做的成品就是大家當天的午餐;就這樣有玩有學又有吃的過了豐富的六天夏令營。

當我的孩子小學4年級下學期時,在訓練他可以放學獨自搭車回家後,就接下了北投「新民國中-才藝課」的召喚,是帶七年級和九年級的一批被學校界定為「高關懷」的孩子,雖然他們被學校排除在體制之外,但我們卻是相處愉快、煮得非常開心,在這主要的任務是教導他們學習做自己的中餐;以他們為中心,做大家喜歡吃、簡單易學又不必上館子才吃的到的菜。課程中會教他們廚房安全的基本注意事項,最最重要的,是請他們倒垃圾、清檯面時,都會先動手一邊說一邊作清理的工作,所以他們也都會無怨言的接著做,所以每堂課都是在歡樂氣氛中結束。

在無意間發覺他們對所謂「好吃的」食物是陌生的,所以在課程中會讓他們吃到自己做又好吃的食物,卻不會藐視他們。他們在各個班上是頭痛人物,但在這個烹飪班上各個都是好學生。我們沒有爭執,只有茶餘飯後的閒聊;也沒有3C產品,有的是關心和互助合作,但就只是運用了「愛」這個平凡的腳色,這也是在教會中耳濡目染,自然流露出「愛」,用愛來帶他們,他們給我的回應,卻是有別於一般老師與學生的對立,因為他們告訴我,這個烹飪班的前任老師,是每每上課時都是以淚洗面離開的。這這促使我有更多的信心走出去,去接觸更多的人群。

2018.6 黃昱傑 攝。

這一堂課正好是教與學評量,「我來看看你們寫什麼,看有沒有寫好話。」小黛說,熱絡的回應「有有有!」已展現老師的高人氣,整個班級氣氛「很鬧」。

在三年前(2013年)踏進了社大的園地,開始了烘焙路的另一個里程碑。不論是哪一次開學的第一堂課,都會抱著忐忑的心情去面對,但是開學週的相見歡,就讓我吃了定心丸,每季的班上同學都讓我不能不愛他們,他們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體諒,分擔課間事務,平時幫忙影印食譜,幫忙注意小細節,幫忙帶新同學,主動在旁邊當助手,幫忙注意同學間相處,甚至是當上課聲音沙啞時,馬上有潤喉的物件出現,這些在在讓我輕鬆許多、感動很多。平時在課堂上常喜歡教細節的手法,希望大家基礎手法紮實,課程中推廣的口號是 「簡單美食輕鬆做」、「沒有添加的食材運用」,要大家都能輕鬆上手,而且不靠添加物,雖然大家在操作時總是很緊張,但是我可以親手握著學員的手來操作,讓學員感受細微的操作手法,而且時時提醒自己記得要 「讚美別人」,因為「讚美」是建立信心的不二法門。當今年春季班時聽到學員說 :「上過老師的課程,去外面學習課程時,感到扎實的基礎讓她們很容易上手」,以及「學習外面的課程時都變的簡單了」,感動了!!開心真的有幫助到她們,課堂中的堅持讓她們各個有好的基礎。

雖然是際遇很好,碰到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也曾有被考驗的經驗。當在課程中會安排同學做相同的產品,但是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配方來製作,但是天時地利人不合,卻變成了一次的大災難,因為太有自信了,忘了大家是新手,無法因為溫度而隨時應變,就會聽到抱怨的聲音了,這讓我回家著實的難過了好久,但是當想好了危機處理的方式,立刻先在群組裡跟大家道歉,並告訴大家須如何處理麵團方式,並安排了下堂課時將正確的「做法」及「成品」都帶來,並與同學用有獎徵答的方式分享了,這讓我也學習到,很多事情是需要多方面考量的,不能只顧到單方面。

在每季的學期終了時,班上會舉辦「一人一道菜」聚餐,一開始大家會不好意思帶自己的手藝來,但在第二次舉辦時,三十五道菜的盛況把烹飪教室的教學長桌擺得滿滿的,班上同學和諧溫馨氣氛的感覺讓人感動。這個「一人一菜」的聚會方式,是平時在教會聚餐時的方式,這個方式解決了大量人的用餐方式,也讓大家參與了做食物的心與友愛成員的心的充分表現。

其實和人相處最難的是去「愛人」,可是當你開始去愛人,愛這份工作,愛這個團體,這個團體就會回饋給你「愛」,這些都是平常的實驗,也是經驗、也是回饋,抱著開心的學習,開心的教學,多一些正面想法,就會看到正面的回饋。

在社大這個又像學校又像社會的地方教學,他讓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教課,也可以很簡單的教學法,當然學員給的回應卻也是很直接的,你給多少就會慢慢得到多少。就在2015年的秋季班學員,就在我們期末聚餐時,有位同學寫了個小小的匾,上面寫了兩個字「黛神」,哈哈哈,雖然這兩字的來由是因為我們在群組上的玩笑話,但是這也是他們對我的肯定,很開心有這些可愛的學員,促使社大還繼續能夠將「簡單美食輕鬆做 – 原湯化原食」,傳揚下去。如果問我如何和班上學員的相處方法,我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開心的教學,輕鬆的學習,是我的原則,來到社大三年了,但是學員的素質卻是不斷的提升,不論是否是以前的學長回到班上,抑或是新的學員,但是大家似乎都已經身懷絕技的展現,但是我還是一本初衷,要將大家的基本手法教得扎實。同學常問,「為什麼老師做的比較看又好吃?」,其實主要是差別在「力道」的掌握,力氣出多了,你的作品就會有力氣的呈現,這很神奇,卻也很實際,只要你掌握了這簡單原則,就離「完美」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