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遊」的走讀觀

「晃遊」的走讀觀

周銘賢

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新莊故事遊藝隊顧問

新莊社大舉辦「百年願景散步節」,2019年已經邁入第五年了,若包含前置的場勘及試走,應該走超過百公里了吧!

每年在近十公里的都會漫遊行程中,我經常反問自己 :「為什麼社大年年勞師動眾,堅持要大家出來在巷弄間走踏?今年的水路是為什麼而走?自己又是哪來的動力,年年參加還樂此不疲?」電影《阿甘正傳》中湯姆漢克斯跑步的畫面,從我腦海裡跳出來……。

為什麼而走讀?

我在想:「散步節,若只是散步,街廓就是街廓,古厝就只是老厝;但有了歷史背景,場景便賦予了生命力,眼界更會出現不同的風貌。」像這樣走到現場,透過一個景去觀察、解說它前世今生的晃遊,近年有一個很夯的名詞「走讀」,而「走讀」這個動名詞,依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台灣蕨類教父郭城孟教授的考據,是源於三十年前,自然步道協會第一代的老綠人,在訓練導覧解說員所運用的一種概念——「閱讀地景」所衍生出的。我的走讀啟蒙老師陳健一先生,更進一步的解釋 ﹕「走讀是一種視角的引導、延伸和意義的形塑。

2018年有一位美國藝術家 Seth Taras 在世界各地舉辦了一系列名為《Know Where You Stand》的攝影展,Seth Taras的作品是透過本身重回世界各地歷史事件的現場拍攝,再拼接現在與過去樣貌所產生的對比,讓欣賞者,尤其是曾經經歷事件的参與者,在欣賞的同時,內心很自然相應地與作品產生共鳴對話,而這引起了極大的回響。走讀的過程中,似乎也彰顯了某種 「Know Where You Stand」的意涵,它可以是生活科學的,更可以放諸於生命哲學中,在個人家庭乃至產業、社會、世界︙︙等,清楚提醒自己立位何處!

讓文獻接地氣,跟歷史談戀愛

中研院史研所翁佳音教授:「當我看到文獻提到一個名詞,就會想知道這是臺灣的哪個地方?在現代人生活中的意義是什麼?如果發生在臺灣的事,卻因學術音譯讓人摸不清發生地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才會強調『接地氣﹄的重要。

文明城市發展的進程中,有兩種專家跟都市計畫的關係最密切。第一種是史學家,第二種則是建築師,其中史學家一向偏重在史料研究文獻發表,少碰觸空間;而建築師則往往著重在結構安全景觀設計,缺乏歷史背景,因此發展出的城市風貌便難以百年、千年計無法雋永。要城市的體態有生命熱度,便必須給予在地的温存,讓文獻接地氣,跟歷史談戀愛,走讀晃遊正好可以輔助史學、建築專家的不足,走到現場觀察將文獻記載的背景融入城市建築的美學設計,接上地氣。

2015年5月15日商周青年論壇上,主持人陳文茜小姐訪問嚴長壽先生,海外的台灣留學生問嚴先生:「嚴總裁,我們能為台灣做什麼事?」嚴先生回答:「好不容易出國了,就不要回台灣,在台灣看不到世界。」其本意原在鼓勵台灣年輕人應多往國際走,要有世界觀,但多數年輕人聽到的重點卻是「在台灣看不到世界」,著實可惜!

帶根(rooted)的世界公民史觀

在台灣真的看不到世界嗎?享利•梭羅有句名言:「人要豐富、要強韌,一定要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這是走讀晃遊的基本信仰,從在地出發,偶而出國旅行體驗異國風情擴展視野是必須的,但說「在台灣看不到世界」,我是不以為然的!在台灣捷運站的電扶梯,行人自動靠右讓出左邊快速通道的人文風情;人與人之間應對友善的人文素養,半導體的科技產業,這不就是「世界」不就是「台灣」?一種在地涵養出的、接地氣帶根(rooted)的世界公民史觀,才能真正面對未來國際的競爭困境,藉由在地的走讀晃遊,從居住的城市中尋找一條隨時可以出發,發掘內心自我的哲學之道,正是培育自身具備世界史觀的方便處。

近年來帶學員晃遊的數十條路徑中,幾條自己最喜愛、學員最受啟發也最常走踏的哲學之道,像圓山台北故事館的週遭、新莊五十六坎的頂頭下脚、中港厝(大排)和關渡的台北湖,這些大家公認「走你千遍也不厭倦」的點,發現共通的點,幾乎都跟學員,包含我自己的生命成長過程、生活打拚經歷有密切的關聯(也許是人或許是物),在自然對話的晃遊過程中,產生的共鳴及連結度都很大。晃遊走讀就像一把禁錮內心百年的記憶匣鑰匙,匣子一被打開,珍貴的壓箱縮影便膨脹鮮活了起來,關都關不住,全數傾巢而出。

❖與新北市城鄉局、水利局介紹泰山草埤的水文記憶與歷史價值。

圓山台北故事館晃遊

圓山台北故事館週遭的晃遊走踏,最是透人內心的悸動,是見到五十年來一起長大的「老友」及走入昔日童伴遊戲捉蟹的空間。

民國50年,中山北路拓寬。老家從民權東路中山北路口遷至市立美術館現址,當年中山北路從民族東路以北至中山橋(父親慣稱明治橋)兩側,除樂馬飯店(現海霸王)、美軍顧問團、俱樂部、宿舍外,還有一群戰後居住於圓山動物園對面的老兵聚落。母親回憶說,當年花了他們畢生積蓄四萬多元,買下一户違章做為起家及營業(玻璃裝潢)的場所,那時鄰居們生活都苦,不分省籍彼此相助全力打拚賺錢,從賣水果、豆漿大餅、北方麵食到修理腳踏車、出租汽車,十來户的聚落,食衣住行什麼都有。

我在這年出生,越戰爆發的第五年,增援越南休假到台灣渡假的「阿督丫」滿街都是,鄰近圓山的晴光市場成為舶來品交易中心,週遭商圈因應美軍的龐大消費力,滿街都是美式club 及情色市場,我則因家住圓山近美軍顧問團,住圓山十年,動物園的百獸是我們的寵物,兒童樂園的遊樂設施基本上是小孩們的玩具。

童年的冒險路線

那時兒童樂園內的軍刀機是每個男生最喜歡的玩具,每年夏天的晚上,為了搶機上主駕駛的位置(有機槍搖控桿),總會和鄰居相約,從家對面,設在傳統市場內動物園運送動物進出的大門下,偷鑽進動物園,然後兵分兩路攻尖,誰先登上萬里長城,誰就是那個坐擁機艙座手握機槍掃射一展殲匪英姿、反共復國的飛將軍。

我攻頂時總愛選擇左路凶惡猛禽區的路線,想像冒著生命危險,在幾無光害的月色襯托下趁夜襲匪,先穿過蟒蛇叢生的沼澤,經過獅子老虎出沒的森林,沿路各種飛禽走獸的鳴叫聲,伴隨著錯落的衝鋒喘息聲,直上陡峭山尖,兩隊人馬,不管誰先到,總會在長城上誇耀、「臭彈」自己剛剛那段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那段舉國同心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的時代裏,圓山囝自己也特別有著一種別於其他小孩的大時代遊戲方式。

(註:當年動物園與兒童樂園是以一座名為萬里長城的長溜滑梯連接相通,可步行下山或坐滑板疾速而下到兒童樂園,滑板終點便是軍刀機所駐之地,那是圓山囝夢幻繽紛的年代……)

在圓山台北故事館前,民國50~60年阮兜佇咧圓山的記憶是晃遊最自然分享的故事,在故事館入口左側,會先看到小時跟同伴一起玩「佔柱仔」的地下道,現已變成現代感十足的大理石鋪面,每次佇足前面,心裏總會嘀咕「對台北市最早期、這麼有歷史性的地下道,怎麼會做這樣的處理?

民國54年,為方便安全紓解圓山動物園及兒童樂園參觀遊客人潮、顧及「老先生」蔣介石的安全,台北故事館(圓山人稱圓山別墅)旁挖建了北市第一條地下人行道,爾後因其入口造型摩登具都會感,當年台灣接見外賓的主要路線(松山機場─敦化北路─仁愛路(椰林大道)─總統府─中山北路(楓香大道)─圓山飯店)及老先生上下班,總統府到士林官邸,中山南北路沿途的重要穿越處,都以此種現代感十足、地下化的形式施作人行道。

這樣的政策使得中山北路(日本時代參訪台灣神社的敕使街)的南北天際線,百年來維持開闊美麗,當時地下道分隔左右兩邊的圓柱及連接的銅管扶手,可是圓山囝「佔柱仔」的最佳場所,隨著民國75年圓山動物園搬遷至木柵,兒童樂園陸續移到士林,台北故事館的人潮已不若以往,加上中山橋的改建,市政府便將原來幽雅造型的南北出入口拆除轉向,重設入口於台北故事館前,新地下道雖變得寬敞明亮,但已完全失去了當年動物園全盛時期,遊客如潮和燒酒螺、烤魷魚攤販的叫賣焦香人氣,這樣抹滅記憶「現代化」的設計,任其在首善之都的故事館前發生,著實可惜且諷刺。

我一直尋找不到一顆小時候位在圓山別墅後方新生北路中山北路交會口,鐫刻著「毋忘在莒」的大石頭。手上也沒搜集到舊照片,那是孩提時的一座大山,當年圓山囝的攀岩場。在民國60年前後十年美援時期,美國為監視中華民國政府,避免蔣介石軍事的冒進,對台灣政府軍事預算及編制的干預很深,老先生在一心反攻大陸的思維運籌中,每天上班途經中山北路,看見兩側名為援助實在監視的美軍顧問團及俱樂部那種隱忍的心情,總要有些出口,因此,在車隊上中山橋的圓山別墅旁,放置刻有「毋忘在莒」的大石頭,以便時時提醒自己並暗喻外賓及阿督仔他的心意,那二十年中華民國與美援美軍顧問團的牽牽扯扯,這顆巨石若能尋著便是生動鐵證,石頭去哪裏了?跟護國禪寺的大砥石有關嗎?

❖透過淡水河流域晃遊課程,累積社大學員對歷史紋理的觀察與認識。

童年的甜滋味

民國60年念小學時,學校都會要求家長買健素糖給小孩吃,有益健康可是難以入口。住圓山時因為年紀小又長得膨皮討喜,常遇到阿督兵仔(斜對面是美軍俱樂部)拿美國健素糖給我吃,那種外表顏色多變,咬起來甜中帶苦的健素糖,讓自己以為外國的月亮真的是比較圓,後來長大了,才知道我吃的是m&m巧克力。

中山北路的行道樹是楓香樹,在市立美術館(圓山老家舊址)前的楓香與我年紀相仿,小時每有尿意,母親總要我去為它施肥,而今每每再見,眼前老友是越發壯碩昂然,當年的澆灌之功,想必亦是滋養的一方所在吧。

所謂的圓山文化,對我們這群圓山囝,不是考古學家眼中的史前遺址貝塚,是基隆河畔用麻繩釣起的毛蟹,是再春游泳池、是馬場、古井,是能躲葛樂禮颱風的中山橋,是顧問團廁所內的衛生紙、福利社的可樂及幫忙考初中的圓山囝溫習功課的護國禪寺法師......

新莊老街的晃遊

民國77年與新婚妻子在新莊落脚打拚,原以為很快就會搬回出生地台北,不經意晃眼卻是倏忽三十年,老大人咧講「所在佇久,土會變黏按怎撥嘛撥袂離」,他鄉已成故鄉了。

新莊老街的晃遊走讀,最喜歡頂頭(頂街)的海山頭公館口,這裡不若廟街五十六坎(中街關帝廟至媽祖宮)的人聲鼎沸、市集喧囂,海山頭公館口給人一份自在從容、慢活靜謐的感覺。不記得晃遊走讀頂街多少次了,2014年與文仁(海山在地的傑出畫家)初次在老厝邊麵攤週遭的巷弄間穿梭,與簡爸爸暢談民國40~70年的地景和文仁的童年記趣,至今印象猶新。

海山頭公館口景點

海山福德祠,咸豐三年建,是海山頭庄內過去大人「喬代誌」的所在,也是陣頭鬧熱比拼的參詳地。豬哥巷內已無豬群圈養,連接的豬寮已換裝成比鄰的公寓泥牆,豬寮殘垣卻依然飄來積存甲子的糞餘味,嗯!這麼多年了,這味道竟還這麼濃烈。同心協力巷內(689巷),不再聽到公館溝的潺潺水聲,當年收集肥料的公糞坑已成地主房舍,鹹菜巷口互望的鹹菜池已無蹤跡,但簡爸爸和鄰居赤足踏踩鹹菜的經驗依然被在地傳唱著。

老厝邊麵攤(文仁家麵攤),簡爸爸說,老厝已有一甲子以上,樓拱(半樓仔)是一家人躲葛樂禮颱風的地方。平常麵攤是鄰居開講的所在,也是附近獨居老人方便用餐的處所,文仁弟弟文彬說,前陣子物價飛漲想調整麵價,簡爸還因主顧大多是鄰居的老大人,不願漲價,和家人大吵一架,最後還是遠在中壢的文仁出面才擺平,老厝邊麵攤豈止是麵攤,它是厝邊阿公阿嬤庄內的大灶脚。

新樂園,是海山頭百年的陣頭,過去庄內憨子弟組成的北管樂團在全省極富盛名,各地廟會都能看到新樂園的足跡,跟中港厝的俊賢堂並列新莊兩大軒社,因陣頭的神具都供奉在里內消防器具置放處,因此在地人慣稱此處「水龍間」。每次陣頭繞境,子弟們都會在老厝邊麵攤用餐,所以新樂園子弟班都稱老厝邊麵攤是「新樂園飯店」。

福營路︱南來北往的古道要衢

從海山頭到石龜、營盤的福營路,三百年來一直是南來北往的古道要衢。站在營盤的土地公廟埕,北邊的公園地原是一條與二百五十歲福德公同年的水圳,往上游一百公尺處,過去曾有武營駐守,防禦原住民入侵,保護來往桃園新莊的行旅安全。還有時不時燃起的煙墩,與龜崙嶺頂汛塘彼此互通訊息的烽火;有一段時間還可以看到火龍車頭,吐着煙霧緩緩的行駛在水圳旁,車廂內的婦女們手持青蚨(貫錢)百翼伸出窗外,讓串錢隨風叮噹做響以求來年利市。

南邊的古道上則可看到人來人往穿梭不息的行旅商販,從脚底沾染的紅土便可判別是坪頂(林口)下來的外地人,水圳下游一百公尺有座汴頭,是南北居民跨越水圳的主要橋梁,良田阡陌、水流蜿蜒迤邐的自然風光,及水圳兩岸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景象,正是營盤清明上河圖的最佳寫照。藉由新莊社大百年願景散步節走讀晃遊的活動推廣建議,新北市城鄉局已將「營盤古道」正式納入未來北台最大面積的都市計劃塭仔圳重劃區的規劃中。晃遊走讀真的不止是「晃」「讀」啊。

關渡晃遊

若有來自各方的朋友,關渡則是我最常引往晃遊的地點,它是觀察北台灣地貌生成、回溯北淡鐵路捷運交通史、探訪日本時代末期軍事遺址及賞遊台灣最大湖泊「台北湖」的最佳去處。更是我與爸媽中秋最佳賞月的秘境,我母親八十五歲、父親九十歲,爸有點失智,兩人近年雙脚也都不堪久行,但我們碰面,他們時不時的會提到在台北湖看到的總總,「賢子(我的乳名),咱什麼時陣擱來去台北湖行行的?」已變成我們之間的日常,「爸,當然嘛好,只要恁佮意,咱隨時嘛會使來去。

走讀是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我喜愛加上「晃遊」的自在輕鬆態度,它的概念可以套用在各種旅行,讓人不會迷失在膚淺的表相,不受限於什麼必吃或必玩,真正融入在地生活,真正收穫深刻的體驗。

觀察全世界文明的都市,都有一條讓人可以用「脚」來思考、創作的散步路徑,德國海德堡「哲學家之道」、京都「哲學之道」皆然。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透過走讀晃遊才能細嚼品味,而這正是探索世界最好的下脚處。

帶領明志科技大學學生走讀草埤與貴子大排,認識泰山的水文記憶與歷史。

本文收錄於《家村寫真.寫意青春: 新莊社大二十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