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第二人生》雲澄 童年篇

雲澄

2003季入學,2014年由陳柏廷整理撰寫

關於新莊社區大學的「成人之美」......

當年抱著一股強烈的求知慾望,進入新莊社大,選了自己喜歡的課程。

學習過程中,授課老師專業認真的教學態度,使我感動,各類技藝的傳授豐富了我知識,學習了技能。

然而,在攝取所以知識領域中,我發現了更珍貴的東西。

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在學習場合彼此交流著,感覺快樂又自在,一起學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和想法,刺激著彼此,這種相處之道,讓人學會接納,個性趨向成熟、圓融。更結成莫逆之交。

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吸飲著一群傻秀的學習者前來,快樂的學習,學習快樂!

雲澄的童年故事

我們小時候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當開始耐心回想時,總有幾幕是印象深刻的事情。對林雲澄來說,這一幕是一直存在的。雲澄始終清楚的記得,從小家境貧窮,家徒四壁,小孩又多,父母經常為了三餐奔波。家裡只有一個通舖,全家人睡覺都擠在通鋪上,一次父母在晚餐後幫小孩洗完澡,只見姊妹們聚集在通舖上拿著棉被、浴巾玩耍,看著小孩天真童趣的景象,父親不禁跟母親說,這樣看著孩子不用吃飯也會飽,意思是只要小孩能健康長大,生活辛苦也值得。當時,以雲澄家的經濟求溫飽真的很難,三餐白飯上總是放著好多好多的地瓜籤,吃飯時,父親先將大部分的地瓜籤分配給父母倆,剩下的地瓜籤再跟鍋底下的白飯攪拌,給小孩吃。雖然現實生活中物質上是缺乏的,但心靈的富足充滿了這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溫暖的一家聚集在通舖四周,肚子雖然挨餓,精神卻被情感餵養著,雲澄爸爸所感受到的那個飽,或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雲澄長大回家後,和父親聊起小時候的成長經驗,爸爸心中一陣虧欠,尤其感到最對不起的就是幾個年紀較大的小孩,前幾個小孩是要念書無法念,而後幾個是有經濟條件能念書卻不想念。國小階段,家中經常是湊不出錢來繳學費,爸爸要跟別人借,經常是學期快要結束了,錢才湊齊,因為錢得優先用來買米吃。父母在外面奔波,身為家中的老大,八歲便擔負起家事的責任,媽媽開始叫雲澄去學煮飯,飯鍋很大,雲澄個子卻很小,一個人去挑水、洗米,雲澄說那時非常心情興奮,心想終於可以學煮飯了,沒想到從此苦日子來了卻都不知道。在貧窮人家裡,勞動力是重要的資源,雲澄天真的以為學煮飯是件了不起、充滿趣味的事,萬萬沒料到這只是責任的開始。學著煮飯的過程無意間也傳承著祖先的智慧,每次煮飯若是重新生火就是一種浪費,火柴的使用是需要金錢的付出,媽媽教著雲澄怎麼利用上次的火種延續到下次使用,每次煮完後,把灰燼掩蓋起來,等下一餐要煮時再把它打開,利用上次的灰燼當做火種繼續燃燒新的木材,如此一來便能省下火柴的消耗。學會了最基本的生火問題,雲澄承擔了家中三餐大事,傳承了母親的生活智慧,雲澄很盡責的打點家裡三餐的著落。

家住南投水里山上,從水里火車站走上去大概還要一小時,從山上下來大概也需要四十五分鐘。雲澄特別喜歡颱風天,山坡上的家,每當颱風過後,泉水、雨水堆積,引出了不少蚯蚓,雨勢打斷了竹筍、香蕉散落滿地。斷掉的竹筍是大自然的恩賜,雲澄負責帶妹妹上山撿散落的食物,撿回來的竹筍,爸爸把嫩的地方取下,一結一結的地方拿來晒筍乾,充分利用了竹筍每個部位。物質貧乏的年代,家中沒玩具,唯一能玩的,是拿著垂手可得的物品拌家家酒。院子裡泥土,是雲澄天然的畫板,隨手拿起了樹枝,設計著自己的房子,隨著想像一間房子的模樣,臥室、客廳、廚房,雲澄自得其樂於對一個家的想像。對比起當時的住家,簡陋到只要經過雨水一沖刷,表面泥土層逐漸脫落,家裡內外沒有阻隔,一眼望穿,母親還得用布塞緊縫隙,到了夏天,家旁的防風竹林蚊子多,母親只好用臉盆焚燒舊衣驅蚊,燻到全家都受不了。

一直到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生一個影響了雲澄一生的震撼,到目前還持續影響著。那時候雲澄當糾察隊,上學時被安排離學校大概還要走10、20分鐘,最遠的一個點,當時雲澄做事一板一眼,很多很調皮的學弟,雲澄按照老師叮嚀與糾察隊的職責,把一個小學弟學號記在巡察簿裡,回到教室的時候,大家已經去朝會了。回到教室的雲澄,一進到教室,發覺自己的椅子為什麼是那一張壞的,印象中那一張椅子是一個林同學的,那個林同學是一個智能不足的小孩,坐在雲澄的斜對面,不知椅子怎麼跑來自己這裡來,於是雲澄把它換了回來,然後再到那個操場集合。結果到操場導護老師唱名今天沒有排路隊的人,結果雲澄的學號被唸出來,老師氣到跳腳,為什麼自己當糾察隊,自己卻沒有排路隊。雲澄心中滿是納悶,明明最後自己從那邊走回來,何需要排路隊,後來才知道了,是那個小學弟的哥哥,六年級,他記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呈上去。可是老師不分青紅皂白,開始痛罵雲澄,為什麼那麼丟臉,是我們班的害蟲,就是因為妳影響我們班這個學期的表現.....。偌大的操場只剩雲澄一人,大小的相比更添孤單的身影,加上被老師誤會的滿肚委屈無從訴說,幼小的心靈難以承受千斤重的錯誤指責,眼中的淚水傾瀉而出,沒人支持的心情只好透過淚水為自己洗刷冤情。此外雲澄反省著自己換椅子的事情,那位林同學,智能不足,講話、動作都比一般人都緩慢,己所不欲卻施了她,其實只要拿去請校工幫釘一釘就能解決事情,不應該這樣私下以怨報怨,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弱小、不足的人。

雲澄小學畢業就沒有再升學了,因為爸爸沒錢給雲澄讀書,之後只好半工半讀念補校,到台中工廠當童工,早上七點開始上班,上到下午五點下班,回家趕快洗澡,六點出門坐上校車,一路上睡,一直睡到補校去,老師講什麼,幾乎有聽沒有聽懂過。之後的人生,學得一技之長,經過四年的努力學習成為插花老師,靠著插花累積了些許儲蓄。但工作上的忙碌也疏離了親子關係,雲澄為了照顧小孩辭去了工作學習當保母,也從此有了步調緩慢的生活,並且重燃了學習的慾望。

高中畢業的雲澄,進入新莊社大,經常跟著同一個老師上課,直到老師離開社大才停止該門課的學習。在這邊最大的轉換,是在咖啡課的過程,被老師選為班代委以重任,面對國小學校經驗的挫折與無奈,在社大的過程,擔任班長屢屢承擔大任,成效深受老師的推崇。從前的學校經驗,與老師年紀懸殊的差異與人格尚未成熟,不敢也不知如何反駁老師,但相反的,社大的學習因為年紀上的客觀條件與教學方向並非需要訓斥學生,造成了師生關係的翻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雲澄重新經驗了學校教學,新的經驗打破以往的學習感受,雲澄為自己贏來了自信與親密自在的學習關係,雲澄的生命在新莊社大的學習土壤裡持續朝豐富與喜悅的狀態蛻變中。

本文出自《成人之美─第二人生》新莊社區大學十五年社大人手札‧童年篇,2014。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執行單位:新北市新莊社區大學

負責人:馮朝霖

執編:曾美慧、張繼元

撰稿:陳柏廷

美編:楊雨青

2022年刊載於新莊社區大學官網。

雲澄的學習歷程:
藥學常識認識生死學生活中的化學健康與養生--太極尺檢驗醫學與生物科技新知咖啡文化DIY媒體&霉體?挖!挖!哇!永續健保、安心生活最受歡迎的西餐料理12招、奈米手語輕鬆學(NiceMe)關係的地圖~生命議題與當代倫理學走向戲探西洋古典音樂入門、漫談德國文化與初階德語、看電影談倫理、淺述德國及歐洲的人文與自然 日語基礎班 、社大讀書會、樂活健康學、健康加油讚、新莊社大成人之美工作坊生活美學社看電影.學音樂就是愛塗鴉:當代藝術專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