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然生態環境教育領域之路

走向自然生態環境教育領域之路

課程講師 | 林金山

新莊社大生態攝影課程、永續綠生活 講師

算算日子,進來社大學習也近十五年了,興趣廣泛的我一路走來,從什麼都想學,書法、咖啡、植物、生態、攝影、中醫…,後來慢慢走入專精的生態攝影及環境關懷議題。回想這個轉變,可能跟我從小生長在鄉下的農村有關係吧。家中務農,也兼做雜貨店小生意,爸爸因為要兩頭忙,所以田裡的一些事情自然落在我們小孩身上。譬如,從小就要幫忙農事,如除草、割稻、採收蔬菜水果、巡田水…等,還有日常的田間遊戲捉昆蟲、玩蛇、釣青蛙、採野果、種花草…等。從小就與大自然為伍的經驗,孕育了我喜歡自然生態和環境關懷的熱情。

重新學種菜,友善土地的啟蒙

自從高中畢業後就離開家中出外就業,直到結婚生子自己創業,都是為生活忙碌,無暇也沒地方可以接觸土地。民國75年搬來新莊就業也在此定居下來。約在民國90年,偶然機會知道新莊農會有提供土地讓人們種菜,於是申請了一塊20坪土地種菜,終於再次體會泥土的芬芳。剛開始憑著小時候的記憶及經驗,用慣行的方式種植,但農會招募人們種菜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推廣有機農業,於是不定期會聘請各領域的講師,大學教授、農改場老師來教導如何用無毒的方式種菜,這時才開始學習如何用無毒的方式種菜,也是這時候啟蒙了我對於生態和自然環境的愛護和信念。

民國93年透過一起種菜的同好介紹「新莊社區大學」,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地方,而且不用考試就可以入學,對於一個離開書本那麼久的我是極有吸引力的,到學校報名一看招生簡章,哇~好多課程都是我喜歡的,對於嗜好廣泛的我如獲至寶,一口氣報了三門課程、兩個社團,頓時整個生活都忙碌起來,但確實過得很充實。

基於正在種菜的我,學習植物就是首要選擇,於是選擇鄭元春老師的課——「走進植物殿堂」和林俊育老師的「大家一起來種菜」。以往只知道蔬菜水果有名字,不知連路邊的野花野草也都有名字,還有各種分類,其中的學問真是學都學不完。我還加入了「植物之友社」和「社大生態農園」,從此一頭栽進植物的世界之中,對自然環境和生態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也曾擔任兩任植物之友社社長,因同學的推薦成為承辦新莊社區大學的新北市終身教育發展協會的理事至今,也因為社大的邀請,帶領步道植物導覽活動,讓我第一次嘗到導覽解說的樂趣,回想起這次經驗,應該是我喜歡上志工服務工作的開端。

記得95年剛接任植物之友社社長,社大的新北市終身教育發展協會的春遊活動邀請植物之友社幫忙,帶領基隆情人湖的導覽活動,身為社長的我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我雖然接任社長,但對植物的認識尚淺,趕緊請社團的資深學長幫忙惡補,提早一週到現場探勘,記錄大部份的樹木花草,詳做筆記並攝影回家上網查資料,我的學習就是從這樣開始的,勇於承擔、努力完成所託。

開啟志工生活的契機

民國98年在一次宜蘭賞鳥的活動中,認識了新莊社大的溼地服務隊,了解這個社團起源於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因應新莊中港大排整治及塭仔底溼地公園環境教育推廣,和新莊社區大學合作培訓志工團隊,主要任務為中港大排和塭仔底溼地公園的導覽和維護,是一個無給職的志工。這個只為了環境教育而努力的團隊讓我欽佩萬分,於是99年正式加入溼地服務隊,經過專業的培訓了解環境教育的重要,這是我正式當志工的開始,也是我後來接觸更多志工團體的契機。

我接任了兩屆溼地服務隊隊長,其間碰到了台北縣升格新北市的行政變革,本來由水利局資助的志工團隊面臨解散命運,於是我向新莊社大提議,回到社大組社團,也就是現在的「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我們還自訂隊規,由社團志工每年繳交一仟元的隊費,做為志工增能課程講師費和其他開銷所需經費。還好有社大的支持,保住了這個得來不易的團隊,卻也開了當志工還要繳錢的先例,也因此有些人選擇離開,而願意留下來的這群志工無私奉獻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因為行政的變革,社團人數剩下一半,在這艱困的時候也沒有經費可以培訓新志工,我就號召團隊中各有專精的伙伴擔任無給職講師,開了一個暑期溼地體驗班,培訓了一期志工。可能有共同的革命情感,這批志工是目前團隊中重要的支柱之一。到了101年中港大排完工後,當時的水利局新增了導覽活動的業務,又回頭找我們團隊再加入新北市水利志工隊中港大排分隊,於是我們的工作項目多了中港大排的導覽。目前溼地服務隊有兩個身分:一是水利局志工,一是新莊社大志工,反正不管哪個運用單位的活動我們都一樣的支援,這也是我們團隊較特殊的地方。

❖文化資產、生態永續一直是林金山關注的議題,也積極投入實踐與聲援的行動。

拓展生態領域學習的觸角

由於有社大志工的經驗,陸續加入了新北市環保局的志工,後轉為水利局高灘處珍水志工、新北市永績環境教育中心、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餐桌上的氣候變遷小組等志工團體,都是跟環境教育和生態有關的領域。我認為要推廣環境教育,實際參與是很有效的方式,透過實地現身說法,讓民眾實際接觸、感受,比較能激起民眾的認同感,所以我們團隊不只是導覽活動,也同時維護導覽場域,雖然很辛苦,每個月兩次的維護時間,夥伴們一大早六、七點就進場做維護,但大家仍熱情不減,共同營造新莊的綠寶石––塭仔底溼地公園。我曾聽過一句話:怎樣才能成為一位最佳的導覽員?在最適當的時間把民眾帶到適當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用心去感受,這就是最佳導覽員。而我們現在正是透過經營,營造最佳的生態環境場所,培訓專業的人員,讓這座生態公園成為最佳環境教育場所,身為團隊的一員,與有榮焉。

近年來一直都在植物和生態領域中學習,但我還有另一個興趣是攝影。因為學習植物或生態都需要做記錄,而且我早在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攝影,風景、人文、生態、紀實都是我的喜好,近年因記錄植物及生態的關係,對於微距和生態攝影產生濃厚興趣,也累積了一些心得。眼看目前社大在植物方面的課程已蓬勃發展,但在其它生態如昆蟲、鳥類、蝴蝶等課程仍然比較欠缺,基於引起學員對生態的興趣,106年起在社大開了一門自然生態觀察和攝影課程,希望借由攝影的媒介來認識生態,來吸引更多人認識生態、喜歡生態,這也是另一種關心環境、關懷地球的方法之一。

在自然觀察,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環境的變化影響生態甚鉅,比如因暖化的關係來台渡冬的候鳥變少了,以往在華江溼地可以看到上千隻的小水鴨,近年來寥寥可數。也因暖化的關係很多熱帶的植物開始在台灣大量的繁殖,例如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等,我希望透過生態攝影記錄在地的生態消長,做為環境教育的參考。

106年和荒野的伙伴在社大開了一門「餐桌上的氣候變遷」課程,希望能將在荒野所學,在社大繼續推廣,讓學員能從日常三餐中了解碳足跡,尊重土地倫理。推崇自然友善耕種,支持有機小農,建議天然蔬食,從日常生活實踐節能減碳的方法,減緩地球暖化速度。還有暑期班固定開的「永績綠生活」課程,都是分享如何從小處做起,以減少能源的消耗,讓大家更愛惜地球資源。

關注綠色能源議題

加入了荒野保護協會,讓我對環境保護的視角更為寬廣,尤其最近加入的氣候變遷小組,讓我更關心地球暖化,綠色能源是近年來我非常關注的議題。非核家園是絕大多數人共同追求的目標,雖然中央政府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卻又因停建核四,而核一、核二及核三廠即將屆滿除役,其供電缺口需由其他能源代替為由,政府對於能源政策沒有深度的規劃,草率提出興建深澳燃煤發電廠和觀塘第三煤氣接收站興建案。其中觀塘的藻礁是千年才孕育而成的自然景觀,是世界少有的珍貴資產,其中珍貴的生態及物種,如柴山多杯孔珊瑚、垂頭鯊等更是世界少有的珍稀物種,卻總在急功近利草率的政策下,環境和生態保育永遠淪為犧牲者。

由於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揮霍無度,二氧化碳及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全球面臨的氣候變遷,嚴重威脅人民的性命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層級所要面對的問題了。目前各國政府皆積極推展再生能源,尤其是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力、地熱、潮汐等發電技術,以目前發展較純熟的太陽能為例,太陽能板在製造過程中其實也相當耗能,太陽能板中含有重金屬,需要建立完整的回收體系。但是,台灣的太陽能推展竟是在台灣各地的埤塘、農田、魚塭、溼地等大面積搭建太陽能板,卻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製造過程的管控、使用後的回收機制和建置場所對生態環境衝擊影響評估,對於這樣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會造成的環境生態浩劫,令我相當憂心。目前台灣能源98%需要依靠進口,燃煤和天然氣是高污染的能源,更別提核電衍生的核廢料和核災風險了,發展在地的再生能源的確是正確的選擇,但是怎樣做是最適當的,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林金山不只是從學員學到成師,廣泛的興趣讓他也是社大內學習一百多門課程的超級學員,同時更樂於擔任志工與人分享。

樂於分享 孜孜不倦的學習

從進入社大學習,不只是在知識上的解放,因新莊社大標榜的在地、樂活、關懷及生態村的理念,長期薰陶下,對於公共事務也會特別去注意,不管是新莊老街都更郡役所和日治時的老房子將被拆除及土地倫理將被抹煞,更深刻的經驗是發生在我們維護的溼地公園要蓋派出所事件,和近年來新莊泰山地區範圍最大的塭仔圳市地重劃問題,針對政府不公義的事,我現在也敢站出來聲援,希望人民的聲音可以被聽見,這是以前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的我轉變最大的地方。我認為很多公共議題是要被看見、被重視,不是只有公部門閉門造車,需透過共同的討論,匯集多數人的意見做出最好的結論,才是民主重要的精神。

常有人問我,是否已經退休?否則怎麼能到處去做志工和教學?其實我尚未退休,家中經營小小的工廠,因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工廠也只維持著基本的開銷。我也想為將來退休生活舖路,在工作之餘,投入我喜歡的事物,分享學習是我在未來的生活重心。有人說時間是擠出來的,生活雖然過得很緊湊,但人生有了目標才是快樂的,我很樂在其中。

這些人生轉變對我來說是有很多的挑戰和努力,來社大學習本來只是抱著充實自己的心態,完成未上大學的缺憾,沒想到有一天可以站上講台當講師,我始終以志工分享的理念和態度將我累積的經驗和所學分享給大家而己,對我來說,分享是一種快樂,在我有生之年也將會繼續分享下去吧!

本文收錄於《家村寫真.寫意青春: 新莊社大二十文集》,2020。 2022年刊載於新莊社區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