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第二人生》美櫻 童年篇

美櫻

2000年夏季入學,2014年由陳柏廷整理撰寫

關於新莊社區大學的「成人之美」......

有社區大學真好,社大有多元豐富的課可選擇且師資優,想學習不用去尋找很多的地方甚是方便學習者,並且帶領學員參與社區&關懷地方&認識公共議題,有公民教育校園氣息同學之間友善和睦;我在社大得到學習之外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一群可以終身相伴學習的好朋友好鄰居是我最開心的事,我覺得有社區大學這樣一個進修休閒學習的好場域引導可提升公民知識&對環境的認知認同進而關心社會,不致冷漠以待之。

美櫻的童年故事

瑞芳四角亭,一個早期因礦業開採而發達的小村,四周環山,耕地有限,住在當地的居民大多與礦業有關,村裡二十多戶居民,僅靠著唯一的聯外吊橋,與外界交通。全盛時期,瑞芳煤產量站全台灣生產量二分之一,民國七十三年,瑞芳梅山礦區發生礦災,造成重大傷亡,至此,礦業開始沒落,人口開始外移,瑞芳煤礦區附近村落也隨之沒落。父親早期是礦工,後來轉為公司裡行政工作,母親受過日本教育,熟稔日文,平常幫忙附近礦區翻譯工作,本身也為助產士,村裡接生工作,都經過母親雙手。陳美櫻初中就離開了四角亭,在基隆念初中,那時民國五十六年。

從小美櫻對家裡的印象是空蕩的,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與最大的姐姐相差二十歲,與最好的哥哥相差四歲,打從一出生,兄長就外出工作,唯一能做伴的勉強剩差四歲的小哥。白天父母忙於工作,也無暇照顧美櫻,住在隔壁的舅舅,也因為討海為生,經常不見人影,據美櫻回憶,從小都是自己長大的。早年的台灣,與對岸相對峙,空飄物的政治戰還興盛,美櫻小小的年紀,看著村裡牆上的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標語,身邊無人的陪伴,看到空飄物的出現,內心的莫名恐懼瞬間湧出,害怕更讓膽小的美櫻充滿壓力。

印象中,父親工作忙碌,必須二十四小時輪班,經常回家休息後,馬上又得出門上工。回到家裡父親甚少講話,平常也一個人安靜的在家中。長大成年的美櫻,開始回想著自己的模樣,看著自己安靜少講話,總讓美櫻想到父親的模樣。美櫻記憶中的爸爸是一個安靜的人,在家中不太敘說自己的事情,但照顧起家人,卻格外細緻,在母親去世後,父親一肩挑起家事的任務,細心的在為美櫻準備便當過程,一一的挑出了骨頭,沉默的父親甚至為自己找了藉口,說挑骨頭是為了減少便當空間的浪費,來隱藏自己對小孩的關愛。甚至默默的將錢放在菜櫥裡的餐盒,好讓小孩自行取用。對小孩的照顧,細細輕微不舖張,更不想讓人發現,父親就是個低調默默做事的人,不貪功,也不需要獲得讚賞,這麼樸實而可靠。父親對家人的情感,其實美櫻是看在心裡的,尤其看著父親在母親離開後,父親一個人每天獨自到墓前探望母親。看著這麼一個樸實、可靠、情感細緻的父親美櫻終於瞭解,自己可以無憂慮的長大,其實是父親默默在一旁的守護。

雖然和媽媽相處時間不不多,但美櫻抓緊著僅有的十餘年,努力的將媽媽的身影留在心中。即使不太具體記得媽媽的工作內容,但記憶中媽媽是一個在村裡很活絡的人,美櫻小小年紀記得媽媽是個四處處理事情,安頓大家心情的和事佬。身於日據時代,受過日本教育的媽媽,懂得日文,礦工廠與日本客戶溝通時,都得拜託媽媽出馬幫忙翻譯。除了村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她處理外,媽媽身為產婆,村裡接生工作由母親負擔,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好人。此外,媽媽為人熱心,經常幫助村裡需要幫助的人,沒錢來找媽媽幫忙,雖然家中不是很有錢,幫助需要的人媽媽總是義不容辭。當有外地來的人沒地方住時,媽媽好心的出借柴房給對方使用,分文不取。母親早年的過世,沒能陪在美櫻成長過程的身邊,雖然讓人遺憾,但媽媽熱心幫助別人的心思,與活躍在村莊裡身影,都烙印在美櫻心中,這是美櫻最寶貴的資產。

小時候美櫻家就有電視,因此小朋友們經常跑到美櫻家去看電視,但內向的美櫻,還來不及和大家打成一片,就在節目結束後,大家就個自回家,又徒留美櫻一人,雖然家中經濟小康,但美櫻最渴望的是有同年紀的小朋友能成為玩伴,陪伴美櫻獨自在家的寂寞,於是對家裡有電視的富裕,美櫻反而並不看重。在美櫻印象中比較熱鬧的過程是結婚時,全村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幫忙張羅大小事,大家都會去幫忙搓湯圓,或是媽祖聖誕,全村大拜拜,聚集野台看戲時,才有機會和大家相處。然而就算進入學校,美櫻還是習於一個人靜靜的做著自己的事情,沉浸於愛情小說的世界。

沒人陪伴的過程是美櫻自己自由活動的時間,這自由的過程美櫻細緻的觀察著四周,對動植物的生態更是瞭若指掌。小時候學校裡的芭樂園是美櫻喜歡遛達的地方,校園內的榕樹,與許多不知名的花,是美櫻最好的朋友。家那裡的那幾棵大樹,榕樹、橄欖、相思樹,在父母不在的過程是美櫻最好的精神寄託。校區內的大池塘,也留有美櫻玩耍的足跡。家旁的竹林,每到了竹筍採收季節是美櫻與爸爸忙碌的時候,一個禮拜兩次的採挖,既辛苦有得耐著蚊子的叮咬。與大自然相處的過程,是美櫻獨自一人最好的消遣,也是美櫻最能自得其樂與放鬆的過程。

雖然家庭成員經常分散各地,但美櫻努力的想留住家庭的記憶,對於過往的記憶,美櫻總是詳細的敘述,好比國小國中的座號,到現在依然清楚的是哪些號碼。搬家過程,美櫻還特別把家中的桌子留起來,搬到台北,捨不得丟掉,甚至從小就喜歡東撿西撿,雖然後來沒有再翻來看過,只是將它們好好保存在那。美櫻細心的將人生珍貴的記憶,妥善的保存於心中,雖然這些記憶對年輕時的美櫻只是一些發生過的事情,瑣碎的人生流水帳,好比往後會計工作將一比一比的帳目記錄下來,也類似電腦存放資料過程將資料壓縮的堆疊,等待機會與緣份,需要查看時才將資料解壓縮。

回想安靜空蕩的家庭,記憶中的環境,空曠的經常只有一人,封閉的村莊,聯外道路只有一條,母親的早逝,兄弟姊妹分散各地,礦坑意外時有所聞,死亡感受隨母親過世隱隱侵襲而來,既缺少兄弟姊妹的陪伴,又籠罩在寂寞孤單中意識死亡的存在,美櫻的童年,堆滿了雜亂的記憶,但卻缺少著關係,因為太空盪了以至於美櫻很長一段時間也忘了自己是誰,忘了為自己保存最珍貴記憶的重要性。

美櫻回想著自己在新莊社大的十五年間,為何能始終在生活美學社與原住民之友社擔任副社長的過程,即使公司的事情在忙,依然願意抽出時間為社團服務,並且持續了十五年的時間,又為什麼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自己可以撿起來仔細完成,如同媽媽呵護自己一般?對自我生命的好奇,激起了美櫻對自己生世的興趣,美櫻逐漸明白,曾經媽媽在廚房跟哥哥講話的一幕,是美櫻對媽媽最深刻具體的記憶,看著媽媽總是蹲坐在暗暗廚房的木板床上,漆黑的只剩一團黑影,細心的交代著哥哥該做些什麼來照顧自己。沒有受到母親太多的照顧,但那團漆黑中母親交代哥哥的話,是母親留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帶著媽媽對人細心照顧的情感,美櫻走上了人生未知的旅途,經過多年的沈澱,與工作上的碰撞,媽媽當初交代哥哥的那句話,讓美櫻隱隱約約的感受到了媽媽的存在,當初那團壓縮於腦中的記憶,逐漸重見天日,慢慢的被美櫻解壓縮了。

生命裡曾經有人這麼重視過她,這個記憶對美櫻是獨特、難得的,母親忙碌的過程或許無法親自照料美櫻,甚至早早就離開美英身邊,一度母親的離開讓美櫻陷入孤寂的感受裡,但在這十五年的過程,支持著美櫻的,正是母親當初遺留下對美櫻的重視,因為曾經被這樣重視過,所以有能力,重視別人,視如己出。映照在社大的學習,美櫻被社大的大環境、關係吸引,說不太上來的感覺,其實是社大的學習過程彌補童年時寂寞的缺憾,每堂課對美櫻來說,都像散落四處的記憶拼圖,嘗試著拼起童年失去的關係,撿起與別人的連結,在生活美學社與原住民之友社,美櫻找到了歸屬感,翻轉了孤獨的窒息感受,為自己創造了夥伴關係,也終於看到了自己默默做事的過程,像極了父親母親,美櫻對父親母親的認識從自己的身上找到了可能性,同年記憶有了擺放的位置,生命存在的感受逐漸被美櫻掌握,帶著父親母親的情感記憶,美櫻在十五年的社大生涯,擔任社團要職,發揮了刻苦耐勞的精神,默默承擔,不出鋒頭,撐起了社團的運作,無意間也撐起了一個家,彌補了小時候家裡空蕩無人的感受,社員們其實將美櫻的付出看在心理,大家毫不保留的感謝著美櫻的奉獻。

小時候,對外面世界了解甚少,視野總被限縮在四角亭村子裡,人際關係視野,也如同身體處於封閉、人煙稀少環境,對外面世界總是知之甚少,但透過新莊社大的課程,美櫻逐漸開拓了視野,經過電影、語言、文化的課程,世界異地的模樣,清晰的出現在美櫻眼前。社團生活猶如美櫻四角亭的家,新莊社大的學習與課程好比廣闊的外界,十年一刻的積累,美櫻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吊橋,走出封閉的小世界,現在的美櫻,帶著父母的情感,踏上了學習的環遊世界之旅,環顧四周的好夥伴,美櫻不再孤單。

本文出自成人之美─第二人生》新莊社區大學十五年社大人手札‧童年篇,2014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執行單位:新北市新莊社區大學

負責人:馮朝霖

執編:曾美慧、張繼元

撰稿:陳柏廷

美編:楊雨青

2022年刊載於新莊社區大學官網。

美櫻的學習歷程

原住民之友社、生活美學社、敦煌舞蹈、說說唱唱學日語、跟著電影環遊世界健康生活與保健台灣田野美學咖啡之藝術基礎班自然發音班如何動手畫畫聽聽就知道-古典音樂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