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  我思  我行

我學  我思  我行

課程講師 | 謝堂樹

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顧問

生態領域課程發展委員

恭喜新莊社大已邁入20周年,也感謝社大給我這個機會以植物為例,環境生態為主軸,反思如何從懵懂片段的學習一步步地往整體而有系統的學習。

有人一生平順事事如願,有人一生偶遇困頓,若能即時掌握機會,稍作轉折,就能得到許多的迴旋空間。

回想我這一生已過幾十個年頭,雖平凡無奇,也非事事順遂,經常擺盪在時空的漩渦中輪轉。遇困頓時,若能先接納,同時掌握學與思、做與改、分享與回饋,即能休養生息,持續展現生命。

憶起小時家住南部,阿嬤對藥草植物知道不少,常以臺語告訴我部分藥草的名字和功效,如珠仔草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鬼針草清涼解渴;猶記得有次我發高燒不退,阿嬤就拿八卦草打汁讓我喝才治好的。至今我雖然認識了較多的植物,但對阿嬤所說的那些藥草的臺語俗名,還是有許多無法連結到國語如何稱呼,於是常常拉著媽媽問東問西,可惜她對藥草認識不多,在我們家算是失傳了。

投入環境教育的機緣

求學過程中,有學過兩年的生物課,卻沒有留下特別的印象。畢業就職後,我在校園裡工作,生態豐富環境清雅,但它幾乎與我的工作性質毫不相干。直到參加興直堡讀書會,到處走讀地方的老街廟宇,拜訪歷史文物,後來做了一些耆老和工藝匠師的訪談,將耆老和工藝匠師的生活及技藝記錄下來,才體認到我們對已消失的或即將消失的東西,是那麼急切的追求。這喚起我另一股心中的靈魂吶喊﹕「為何我們對周遭現存的環境生態卻常視而不見呢?」,從此展開了對另一領域––環境生態的學習,加入了新莊市生態保育團隊。

在團隊初期我有如一頭飢餓的牛囫圇吞棗,植物、鳥類、昆蟲、兩棲爬蟲類…來者不拒,現學現賣,從中樂此不疲。偶然有個機會認識了後來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阿孝,展開在五股溼地的調查和課程活動設計,這使我與溼地有了進一步的接觸,當年從事設計這類課程的人較少,加上有第一手資料和體驗的佐證,令五股國中因此得到教育部百年標竿學校、綠色學校等榮譽。

後來輾轉相傳,學校得知此事,希望我應用所學設計自己學校的課程,首先由校方舉辦說明會,招兵買馬,組織學校溼地團隊,開始進行了一年的培訓,包含溼地走讀與調查,之後展開課程設計活動,與生物老師協助學生做科展,並籌組學生社團,訓練學生協助各項服務工作,如溼地維護、導覽服務…等,後來將這些經驗加以統整,設計了一套與在地環境議題相關的課程,成了學校的校本課程。我雖非環境生態領域課程出身,自覺有點不務正業,但我要感謝這群參與的同仁夥伴和學生,十餘年後讓學校至今仍珍惜的運作著這個課程,在今日都市環境日益惡劣下,對學子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謝堂樹作為公民科學家,導覽、生態觀察、紀錄、溼地維護,已然成為他的生活實踐。

處所,古文明都擁有自己的聖河如埃及尼羅河、印度恆河…但我們卻棄若敝屣,如雞肋去之而後快。事實上,現今倫敦泰晤士河、德國萊茵河、巴黎塞納河等河流仍運作良好,前者是世上最繁忙的河流,而後二者巴黎塞納河沿岸的人工石砌堤岸及萊茵河的中游地帶因其地景、歷史事件、政治傳承、建築、藝術、人文等各方面的高度成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可見河流是這些城市的重要資產與文明指標。有了以上的機緣,也讓我加入了臺北縣政府環境教育的行列,在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初期負責協助中港大排河廊改造的教育計劃,隔年便投入了新莊社大塭仔底溼地公園服務隊,學習如何經營維護這個難得在都會公園中開挖出來的溼地。為何說它難得?君不見臺灣的溼地或河流常是容易成為髒臭的淵藪,而遭到掩埋或加蓋的地方?想想自古以來河流和溼地是人類賴以為生的處所,古文明都擁有自己的聖河如埃及尼羅河、印度恆河…但我們卻棄若敝屣,如雞肋去之而後快。事實上,現今倫敦泰晤士河、德國萊茵河、巴黎塞納河等河流仍運作良好,前者是世上最繁忙的河流,而後二者巴黎塞納河沿岸的人工石砌堤岸及萊茵河的中游地帶因其地景、歷史事件、政治傳承、建築、藝術、人文等各方面的高度成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可見河流是這些城市的重要資產與文明指標。

我們自許為現代的文明人是否也該正視如何對待一條河、一塊溼地呢?基於這種認知,我們開始在塭仔底溼地公園種植原生植物,進行水質改善、生態調查與棲地保育等活動,學習如何經營維護一座有別於一般的公園,讓公園更具生態,更適合人親近與進行環境教育的地方。

基於這樣的經驗,將來我們正準備擴大到關注一條河川,對於河川環境與生態進行調查,了解河川的基本河相、水文、氣象、地質土壤、水質、河川生態、人為構造物、汙染物、河川空間利用分布狀況及水資源利用…等,盼望有機會成為流域公民科學家,進而向源兵衛川的守護團體學習——復育當地原生植物梅花藻…等,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河川流域的守護者。

塭仔底溼地公園的啟示

別小覷這座公園偌大的一塊溼地,要如何經營維護,也是門大學問。溼地為什麼會髒臭呢?水質要如何保持潔淨?是否要養魚?若要養,要養什麼魚?是否要栽種植物?若要種,那到底種什麼植物,要如何種?而這些植物對水質、對動物、對人類又有什麼影響?…等等一連串的議題都浮上了檯面。

就以水質來說,要讓它潔淨就須讓池子可以流動,池子的溶氧量才會足夠,也才不會髒臭。可是這座公園溼地原設計屬於滯洪池,是靜止水域,缺乏水流的設計,呈現一灘死水,這要如何改善呢?有幾種方式可以運用﹕如在邊坡設置一條人工河,造疊水區讓水緩緩流入池中帶動水流;或在池中設置揚水器、水車等設施,驅動水的循環;或在水池周邊栽種植物及池中放置浮島並栽種植物吸附營養鹽、重金屬等,以達淨化水質的作用。運作了十幾年,仍覺得需要添購些儀器和工具,才能真正掌握水質變化的狀況。

初期我們在認識植物時,常跟他人比賽誰能記得越多植物的名字,誰就是勝利者;或者像在解說時,常以植物的形態特徵來區辨它們,可是辨認到某個程度後常因過度相似,而無法做正確而有效的認定,頓時間令我們從沾沾自喜跌至谷底,感覺這些認識植物方法只是井裏看天,難窺其全貌,必須佐以不同環境或時空的演化,才比較容易解除迷惑。

從在溼地栽種植物淨化水質的經驗中,讓我們得到更深一層的啟示﹕植物具有許多不同的作用,仔細想想它在我們的生活食衣住行育樂中,廣泛地被應用;對其他的生物也不遑多讓,我們常聽人說某種植物是某種蝴蝶某種昆蟲的食草或蜜源植物,就是這種植物是這種蝴蝶或這種昆蟲的衣食父母,因此在選種植物時就須顧及多樣性,來營造更多的生態;考慮邊坡的水土保持及環境景觀時,就得注重複層次的植栽,讓單一林木換成森林多層次的種植方式;這當中還要顧及如何修樹才能防蟲,如何維持美觀及枝枒茂盛,使其生意盎然。回憶公園剛開放不久就遭紅火蟻入侵,火速通報,圈圍警示,施藥防治;您最近也該聽聞大陸秋行軍蟲入侵臺灣,寄主植物範圍最少包含76科、353種,偏好水稻、玉米及雜糧等農糧作物,防檢局估計一年最少農損35億元。這令我想起銀合歡植株會分泌出一種含羞草素,抑制其他種植物生長,排他性極強。

中國藥學家「三無」學者屠呦呦——無博士學位、無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從一千多年前的古中醫書裡尋獲靈感,成功地研究出青蒿素治療瘧疾患者,挽救世界上無數人的生命,四十年後還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若我們能以這種科學的精神和方法來尋找可以克制入侵種的基因或生物,小兵也能立大功。綜合以上所述要認識植物須從多面向著手;而溼地的經營維護,單靠做好某些項目也難竟其功,需顧及整個生態系的平衡。

以SDGS永續發展指標檢視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很佩服韓國人獨具慧眼制定森林福利促進法,善用植物編織成的森林生態系,將人的一生分成七個階段﹕從第一個階段林木胎教到第七個階段的樹葬,實施森林福利(療癒)政策,給予優惠措施,鼓勵人們接近森林利用森林,促進身心靈的健全。

想想生活在人口密度極高的新莊,處處都更,林木草皮農園不斷消失,綠地保留少於都市計畫法規定的10%,只見水泥叢林片片,熱島效應,空污PM2.5飛揚,實有違背原本要讓都市更美觀更適合人居的目標,美意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該學習韓國人,善待溼地公園的綠地植物及棲地功能的效應,了解其在環境中可以吸污、吸附重金屬的功能,製造氧氣、芬多精之療癒用途,及生物的衣食棲所…等,保衛居民和環境生態的健康,將溼地公園經營成不僅是休閒的場所,更是療育和教育的場所。

❖謝堂樹擔任2018年散步節〈遊山腳的水〉路線領隊。

目前人類正遭逢劇烈的氣候變遷,我們正需要跨領域的學習和跨界的合作,維護好藍綠帶,甚至多增設幾個大型的溼地公園,種植樹木,使其成林成蔭,營造生態城市,藉以降溫及減低二氧化碳的攀升,讓城市擁有自淨與自癒的能力。否則真有可能出現如華森領導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科學小組在2019年五月份公布的報告,針對大自然的現狀提出令人擔憂的評估:超過百萬種生物,恐在未來數十年滅絕,人類正是造成滅絕的主要原因。地球第六次大滅絕真的要來了嗎?這讓我們思考往後我們當以藍綠帶指標,甚至以新莊社大生態村的28個指標或永續發展SDGs的十七個指標來檢視我們的活動、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居所新莊——評估我們的生活符合這些指標嗎?若不適合,該如何調整?新莊真的適合人居嗎?若不適合,該如何調適呢?

人類、生態與環境是一體相連的,彼此休戚與共,因此,學思之後貴在實踐,願大家能貢獻所學所思,秉持同舟共濟與共存共榮的精神,異域連結跨際合作,展現團隊整合的力量,共同參與共同治理這個越來越不適合人居的環境,讓它越度可能面臨的浩劫,轉危為安,永續繁衍。

本文收錄於《家村寫真.寫意青春: 新莊社大二十文集》,2020。 2022年刊載於新莊社區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