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沙龍-公共參與週-地方創生-旗山的27道職人風景】
講者:王繼維/台青蕉樂團 團長
時間:04/26(六)14:00-16:00
地點:斗南他里霧繪本館
----------------------------------------------------------------------------------
【114-1雲沙龍公共參與週--第一場講座:地方創生-旗山的27道職人風景】
伴阮飛過高山頭,流過田岸的水路
綠草 花開 身影
看見幸福的未來 感受故鄉的情意
塗墼厝來人客 捧菜辦桌來坐 庄跤的美麗......
這些場景正是高雄旗山的風景,也代表台灣古早鄉下的日常。
今天是114-1期雲沙龍的第一場講座,此次邀請到台青蕉樂團的團長—王繼維老師,來為大家訴說旗山的27道職人風景,分享他在旗山推動地方創生的實踐與觀察老師帶領我們探討旗山過去的街道、印象、產業,我們可以從歷史照片中找到今昔的對比,並帶領我們思考哪些元素是值得保留、哪些則需要剔除。
了解過去後,要如何翻轉我們的未來? 老師提到,地方創生,不該從商業模式出發,而是要先回到生活的本身,當我們了解到解決地方問題,就是在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了解過去的生活,理解每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中背後都有故事。當我們意識到,資本與效率雖然使生活變快,卻也漸漸流失了樂趣和自由。
王繼維老師也強調:「你的工作,應該由地方的自己來定義。」不是由外來者決定地方該成為什麼樣子,而是陪地方找回自己的節奏和樣貌。在分享中,老師也舉了許多生動的例子:如從台灣老冰店文化、香蕉產業的興衰,到從古早農村菜餚找到旗山的特色,他一次次提醒我們:生活本身,就是地方最有力的文化,也是地方最深的產業資源。要做到地方創生這件事,絕不是靠一個人單打獨鬥。「要有夥伴,要一起走」地方的事情,需要一群人一起摸索、一起跌倒,在突破中前進,一起重新站起來。是透過無數次的討論、嘗試與等待,慢慢累積出來的力量。
地方創生不是靠想像,而是靠「勞動」撐起來的!
非常感謝王老師蒞臨山線社大,用最道地的口吻、風趣幽默的敘述分享,讓大家更了解地方創生,身為在地人的存在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