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

【活動分享──國際生物多樣性系列講座活動】

蛙!外來種入侵-認識班腿樹蛙與移除實作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身為全球公民的我們,為下一代留下好的環境、為地球豐富美麗的環境盡心盡力,當是我們重要的任務!!

此次黃金蝙蝠生態館與山線社大共同合作辦理了系列的講座活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

講座活動特別邀請到:

🔷青蛙公主🐸-楊懿如老師🔷

來為我們說明外來種對於台灣生態的影響,講座後也會帶大家到楓樹湖附近進行斑腿樹蛙的移除實作喔!

時間:5/22(五)13:30-16:30、18:00-21:00

地點:斗六繪本館、楓樹湖步道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kXu5zD8Bdm8Qjr8J6

報名對象:一般民眾,人數限制20人,額滿即截止。


📍📍錄取者將寄發錄取通知給您,請務必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喔!!

歡迎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共襄盛舉唷!🌟

【活動分享──國際生物多樣性系列講座活動】

水獺保育齊步走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身為全球公民的我們,為下一代留下好的環境、為地球豐富美麗的環境盡心盡力,當是我們重要的任務!!

此次黃金蝙蝠生態館與山線社大共同合作辦理了系列的講座活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

講座活動特別邀請到:

🔶水獺專家-李玲玲老師🔶

來介紹可愛的水獺,並分享水獺保育工作與目前面臨的困境。

時間:5/26(二)16:00-18:00

地點:斗六繪本館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pf4cNeJTLR8EufHRA

報名對象:一般民眾,人數限制20人,額滿即截止。


📍📍錄取者將寄發錄取通知給您,請務必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喔!!

歡迎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共襄盛舉唷!🌟

【雲林溪流域生態共學團-濁水溪的海口悲歌】🙆‍♂️

你對雲林溪的了解有哪些呢?這次我們規劃了一系列的「雲林溪流域生態共學團」課程,邀請具生態和工程背景的專業講師帶領大家從環境生態、工程技法等多元面相深入了解河川!除了雲林溪之外也會透過縣內其他河川的狀況與案例參考,讓參與者對於流域有更全面的了解!課程包含靜態及戶外實地走讀,名額有限歡迎關心河川的夥伴們踴躍報名參加唷!🙋‍♀️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vDz4ae

戶外走讀課程(1):台灣環境生態概述-濁水溪的海口悲歌💧

講師:趙克堅老師/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

日期:109/07/04(六),報名於7/3(五)12:00截止;時間:08:00-17:00

集合地點:雲林科技大學門口;課程走讀範圍:濁水溪、台西海園、椬梧滯洪池等

備註:1.自駕前往,如需共乘請提前告知方便安排!2.請自備水、防曬用品等

--------------------------------------------------------------------------------------------------------------------------------------

有人說開發可以帶來地方發展🚢、帶來經濟成長、帶來更好的生活。但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是否帶走了或犧牲了甚麼?!

今日的走讀課,我們風塵僕僕來到濁水溪河口,😎只見煙囪聳立、一~大~片~工廠座落在海口,🏭幸好並非在冬季揚塵時拜訪,否則大家可能都灰頭土臉了,揚塵在西螺到麥寮一帶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家家戶戶都飽受沙塵的干擾摧殘,而上游的集集攔河堰攔住了水,也攔住砂石,卻攔不住往六輕的資源。

站在海港的學員們,聽著老師講解「突堤效應」:堤前堆積、堤後侵蝕,消波塊及突堤伸出的長腳,居然造成如此大的威脅;🌊想當初小編國小戶外教學時還能到雲林海邊坐船看外傘頂洲,😭如今濁水溪被大量開採砂石、抽取海沙蓋工廠,沙源又被突堤、集集攔河堰攔截,層層阻擋泥沙的平衡機制,導致外傘頂洲不僅面積縮小、還逐漸往西南偏移,現在的雲林人要看外傘頂洲得跑到嘉義囉!😢

車窗外的風景,出現一排又一排使用中或興建中的太陽能板。由於土地鹽化、下陷嚴重,土地要重新恢復耕作的難度相當高,於是沿海一帶土地開始大規模「種電」,不僅濕地景觀消失,生態環境也跟著變調!

而在成龍溼地的小圳溝中,我們意外發現「水母、熱帶魚、疑似非洲魚」,🕵‍♂代誌真的大條了❗這些生物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這代表甚麼呢?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變遷,讓生態失衡,地層下陷、土地鹽化,林林總總,一切開始失控!🤬

與海爭地、爭利,永遠把環境排在最後順位的結果,不用在未來,我已經可想而知...........🐚

———––––———–—————————

突堤效應:海堤、人工建構物突出於海岸,阻擋了沿岸流、海岸飄沙的路徑,造成飄沙於上游側堆積淤沙,而下游側原先有飄沙供應的地區則因為飄沙量減少、短缺,平衡機制遭受破壞,逐漸出現海岸受蝕。

———––––———–—————————

2020/07/04海邊走讀停看聽🐾

第1⃣站:濁水溪海口-沙丘演化、人工(水泥)護坡的必要性

第2⃣站:台西海口生活館-遠觀工業區

第3⃣站:三條崙漁港-討論麥寮港開闢後的河口變遷

第4⃣站:黑森林自行車道-濕地的危機→種電

第5⃣站:成龍溼地-鹽化的嚴重性!居然發現水溝裡有水母、熱帶魚?非常不正常

第6⃣站:椬梧滯洪池-人工滯洪池的功能、自然復育策略及生態意義

———––––———–—————————

參考資料:我們的島-捍衛家園

https://is.gd/r89eEY

#工業開發 #經濟與環境 #土地環境的迫害 #未來誰承擔#流域共學 #走讀趣 #走讀重見黑歷史#期盼未來這首悲歌程轉化成快樂的歌曲

【雲林溪流域生態共學團-濁水溪的千年哀愁】

炎炎的夏日午後,趙老師及全民督工課程的學員,😃不畏熱氣乘興而往「集集攔河堰」,集集攔河堰是一座橫跨濁水溪的大壩,主要功能是將濁水溪的溪水攔截下來後,穩定的配水予農業、民生及工業地區,但自2001年完工後啟用至今,除了供水順序引發爭議以外,更改變了濁水溪的命運。

偌大的壩體自運作以來供水將近二十年,帶給周圍環境、農業、居民是希望,還是「無法想像」的後果,放眼望去攔河堰水量看似很深,其實下水後水深僅到腰部而已!🙀因為濁水溪被截斷水流,違反了溪流自然的流向,造成嚴重的泥沙淤積於此,實地走訪攔河堰以下,是一大片不自然裸露的河床,看似壯麗卻不是正常的現象,河流掏沙,不斷增加維護成本,投放許多消波塊,依然擋不住河流強勁💪的沖刷,隱含著堤防潰堤的危機,下游殘留的細沙,缺乏植被覆蓋,每當東北季風來臨,加劇濁水溪揚塵問題,😭「集集攔河堰」對環境而言是福還是禍值得深思。

老師以石岡壩拆壩及卑南溪土堤護岸為案例說明,將壩體以土堤及自然的植被取代,遇河流沖刷能自行修復,這是否也是一種解決方式呢?環境與工程的平衡是一大課題,河流大力沖刷的聲音,彷彿是濁水溪的哀鳴,若再拒絕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終有一天人類會被問題反噬。😫

【雲林溪流域生態共學團-全民督工日誌-07/15】

如果一個地方的「進步」是必然,我們又要如何找回因此失去的?😥

今日的督工主題是都市型河川治理,我們先後走訪了:虎尾同心公園、雲林溪水岸公園。

走向虎尾鐵橋下方的高灘地,先映入眼簾的不是水,居然是地上的垃圾!不禁反思:河川之於人類的關係是什麼?而原本自然彎曲的河道,受到人為改道、缺乏植栽的河堤被沖刷,早已失去自然的河川樣貌。河道因工程看似「進步」,卻同時失去了很多很多......還有多少人曾經踏入溪水裡摸蛤抓蝦?多少人看見水鳥嬉戲、魚蛙優游之景?童年裡的那條河,如今在哪裡?😭

回到雲林溪,在沒有足夠綠蔭的人行步道裡,邊走邊想著:這裡呈現的是什麼樣的「水」「岸」「公園」?🤔有些人認為防洪、親水、美觀與生態之間,不可能共存,其實,正如同不同專長的單位組織,若擁有共同的目標:希望能讓河川恢復生命力、打造一個以人為本的共融公園,就不該各做各的,而是試著去整合彼此不同的觀點,讓資訊公開吧🙌!打破狹隘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認識一條河💦,將化缺角為圓滿。

雲林溪(或者說任何公共事務),不是「恁」的,而是「咱」的!當我們認知到失去、認知到家鄉之美,認知到自己是可以為家鄉做些什麼─這就是公民參與💖啊!河川治理不只是專家、公部門的事,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了解、監督,提供城市之河願景的意見:一個人的前瞻能指引方向、走得更快,但若是一大群人一起走,更能走得遠、影響更巨大💪!

#河川生態教育#公民參與#資訊公開#恢復河川生命力#公園裡為什麼很多垃圾#小編邊撿邊心寒#丟下垃圾的同時也在失去#是否聽見城市之河的嗚咽#維護也是很重要的

【12年國教‧河川小學堂成果特】

雲林山線社區大學即將在109/7/11(六)10:00-13:00舉辦12年國教的成果特展,有幸適逢東和國小的百年校慶~

邀請各位親朋好友一起來參與,分享雲林溪流域學校的學習能量,上午10點正式開幕!

當日於雲林山線社大FB按讚+填問卷,即可參加免費DIY活動(天然防蚊液、粉彩折扇、創意相框),歡迎親子踴躍報名,名額有限,手腳要快喔!

----------------------------------------------------------------------------

------------------------------------------------------------------------------

📣「123雲林溪河川小學堂」成果特展

搭上東和國小百年校慶🎉,熱熱鬧鬧開展啦😁!

社大長期關注流域議題💧,長期耕耘雲林溪,並以行動帶動在地人對地方的關心,透過12年國教計畫借力使力,以流域地方學的記錄✍為基底,與流域學校們合作,融合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將文史、生態、走讀、藝術串聯寓教於樂,一點一滴向下紮根,培育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心💖。

回顧辦理計畫的這一年,我們從一間學校幾堂工作坊的合作,到3所流域學校-東和國小、鎮南國小、溝壩國小;從單純只有針對學生的課程,進階到教師培力,還有校本核心的討論,一步一步👣朝著我們的願景-發展流域共學平台前進。儘管「雲林流域共學-地方深耕培力計畫(12年國教計畫)」來到尾聲,卻不代表結束,而是在地種籽萌芽的開始─涓滴積累,念茲在茲,長流(留)於心,看見溪望,實現希望🤗。

雲林溪水流啊流,流經山林、農村與城市,流進心的深處。不論到了哪裡,都會記得故鄉的美,需要你我共同來守護🤝。

感謝東和國小、鎮南國小、溝壩國小的師生,也感謝所有來協助的社大講師、志工,以及來參與課程活動的您🙋‍♀🙋‍♂!

接下來,我們在雲林官邸兒童館還會做靜態展出,從7/15(三)到7/24(五),歡迎大家來走走逛逛喔👋!

【雲林溪培力學堂】

雲林溪的綠水生態我來做!~捏捏綠意水草球🌱~


認識雲林溪有很多有趣的方式!雲林溪培力學堂即將打破既有框架,帶領大家「從做中學」,動手體驗、用心觀察,重新看見雲林溪之美!💧


第1堂「捏捏綠意水草球」將由王銘洲老師帶領大家製作獨一無二的水草球,帶一抹雲林溪的綠意回家,令人心曠神怡、心繫雲林溪,也有助於淨化居家空氣品質唷!這麼有趣趕快來報名!🏃‍♀️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Nje7Ln

  • 課程名稱:雲林溪的綠水生態我來做-捏捏綠意水草球🌿

  • 課程講師:王銘洲老師/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

  • 課程時間:109/07/18(六)14:00-17:00

  • 課程地點:雲林官邸兒童館(雲林縣斗六市公正街2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