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規劃與再生  

【雲沙龍-公共參與週-歷史街區規劃與再生

講者:曾憲嫻老師/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     

時間:05/03(三)19:00-21:00

地點:雲科大產學研大樓地下一樓雲集廳

-----------------------------------------------------------------------------

今晚的講題雖然很專業且小生硬,

卻是與斗六未來的整體城市發展、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課題~

特別邀請了成大都計系-曾憲嫻教授蒞臨斗六分享了台南市的都市規劃,曾教授提到台南自從2013年實施的《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於2013至2016年間調查劃定核心區的振興計畫,集中在文化資產與常民的歷史老屋等密集的歷史敏感地區以及歷史紋理縫合等議題。

且她認為歷史街區是構成城市魅力的重要部分,蘊含著豐富城市發展的經驗和記憶;而在規劃的過程中,透過願景工作坊試圖連結歷史老屋夥伴、協會、多元地方社群的參與並逐步建立對歷史街區的價值觀;此外,她們也運用歷史老屋修繕、經營與教育推廣等多元方式,搭配公部門的相關獎勵措施和都市設計管制等方式,執行與落實歷史街區振興的目標。

臺南市一直是台灣的文化首都,近年來更成為觀光熱點;也是文青愛去的城市。台南市有許多的老街區、老房子,經歷了多年的改造,不僅面目一新,更成為許多人創業的首選之地,也是全台最想移居的城市之一。

【歷史街區的定義】

曾老師先談起自己正因為參與《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而開啟對台南古都的歷史街區規劃與再生運動;而有機會與在地各社團、組織與台南社大合作,並透過街區的老樹、河川、宿舍等城市紋理的保存與開始操作!

另外,也建議地方政府工程單位應該先參考既有的街道網路,尤其是交通路口的節點區,更是許多城市意象形塑,或交通標誌的展示區域。

此外,曾老師也分享了日本金澤市的城區巷弄規劃,是在未破壞既有的城市景觀而在細膩地將民眾的庭院及通學道路相連接,提供孩童一個安全又美觀的求學道路!

【歷史街區的價值】

曾老師提到歷史街區的價值,須從美學價值、建築多樣性、文化記憶連結及空間指認等因素,並且建議大家可以從街區微觀三度空間的想像;另外提到日本歷史街區案例中,也提到了可以透過軟體支持系統上,培養在地成立老屋(或舊物)修復的社團或企業,透過舊物與素材的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方式,既環保又可保存老物件與舊建築;而老建築的魅力與空間中,總充滿著濃厚的懷舊氛圍及時間感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了雲科大文資系-王新衡副教授擔任與談人,王老師以嘉義市的城市整體規劃與木藝城市為例,回應了台南古都的城市發展,以及期許同樣歷史悠久、文資豐沛的斗六市,希望公部門能尊重城市的文化、傾聽民眾的聲音,開設城市願景討論平台,廣邀專家學者與在地NPO組織一同關心這座城市的永續發展及珍貴的歷史街區保存。

雖然意猶未盡、但礙於時間實在有限~

未來有機會,將繼續邀請曾老師蒞臨斗六,與大家分享一座深具歷史文化的城市街區,將如何規劃、行動與民眾參與~^_^

最後、社大還有2個場次(週四、五)

規劃了多元精彩的雲沙龍系列講座;

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與我們一起關心社會、關心你我生活的公共事!

ps:在現場中,主持人-莉婷執行長聽到曾教授提到從歷史街區的老地名找回過去,所以就詢問了現場所有參與者,順便民調一下⋯^_^

她問:雲林溪在府前路的那座橋,老斗六人稱為:斗六大橋,但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為:中山橋~

之後河岸景觀工程即將完成,請問大家希望將此橋名喚為什麼?

答案揭曉~現場有超過95%的現場朋友,都希望她可以喚回原來的舊名:「斗六大橋」!

而這是老斗六人的共同記憶、是日本文學家-西川滿筆下的橋名,更是屬於斗六在地獨一無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