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

【川、人、鄉-雲林溪流域公民行動論壇X流域創生X社造行動力 】

從2014年開始,雲林溪議題就開始與山線社大結緣,而隨著時間的流轉⋯早期人們對於雲林溪的認識多是河畔戲水、摸蜆、洗衣服~🐚🌳💧後期在經濟起飛的時代,則因河川污染、垃圾等問題,加上自以爲「進步」的工程建設思維,河川被加上水泥柏油的「禁錮」、成為停車場或美食廣廣場,終年不見天日!

而今當全球氣候變遷、打造韌性防洪的城市成為世界趨勢時,國家正在推動前瞻計畫,除了公共工程建設之外,公民參與與資訊公開更是深具「前瞻性」的公共建設新思維~^_^因此,公私協力典範案例的雲林溪開蓋經驗,正在發酵與擴散中~

透早,一群關心河川環境的市民們,從行啟記念館出發,跟著關有仁理事長的腳步認識了像是被雲林溪環抱的舊行政區與太平老街,人並有了「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在地俚語,而斗六太平老街雖不長,但街上商家卻包辦了市民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若連同逛老街文化,就湊齊了「育與樂」⋯^_^)🥬🍉🐷🍶

當城市文化導覽轉進中華路時,空氣中傳來陣陣美食香氣!這是位於斗六新興宮(斗六媽祖廟)的斗六東市場!這位於廟埕前的市場,隨著人群聚集,形成了小吃攤、攤商及原物料供應商的結市;殊不知,這裡曾是「美援時期」的資助與規劃為下,成為全台第一座現代化的「示範市場」呢!👍👍

現今的東市場,雖然已經沒有了當時的風光、熱鬧,但仍是許多攤商與在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這樣的歷史意義與特殊性,恐在斗六市公所即將拆除後,消失殆盡!因此在地的民間組織、公民團體、學生、消費者及攤商們,自主發起了各種保護東市場的行動,期盼讓更多居民與公部門看見東市場的價值,以及城市未來發展願景!🏠🚗⛲️🌲

當走讀過雲林溪流域的文化資產,下午則是透過雲林溪經驗,交流公民參與、流域創生及社區營造的經驗分享。


一條流域可以帶來多種想樣,山線社大與地方團體串聯的「雲林溪聚落聯盟」,則是透過跨域合作、多元擾動的方式,帶動了市民們從河川願景、走讀與討論、公民論壇及公民督工等行動,讓公部門在工程施作前,先傾聽民眾的聲音與意見,亦藉此讓身為「公民」的市民們,在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了解與負起河川治理維護管理的責任。👬

今天在論壇的最後,黃世輝教授總結出在關懷流域、守護流域,進行流域創生之時,須自問:

1、是否瞭解我們所保育的河川習性?

2、對河川與生物的理解是否足夠?

3、對於河川的人文、藝術、文史等是否能轉化成對生活在流域居民的各種設想?

4、河川社區營造的綠指標?

5、流域地方創生-創新商業的可能性

6、跨域合作的機制建立?

上述種種問題,將是公部門、NPO、社區、學校及全體市民們都應該了解與學習的課題!而流域的事物不光是那條流經的河,還包含著所有這流域中的人們、生態、文化….。今天,我們希望以「流域學習」作為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路徑,與所有守護流域的朋友們一起相互交流、凝聚共識、尋找方法,進而凝聚力量、產生行動,讓生活愈來越美好!☁️💧🌲⛰️

而「雲林溪流域社造」的公民運動~未完待續中⋯⋯^_^

#流域共學#流域社造 #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 #流域綜合治理與文資保存 #斗六東市百味

【12年國教說明會-「培養核心素養,提升孩子多元發展」 】

新課綱說明會:「培養核心素養,提升孩子多元發展」🌻


此次講座邀請楊世承講師分享,老師以有趣的叫賣哥影片開場,在以親子天下的訪談帶入說明,最後分享激勵人心的老鷹影片🦅來談終身學習的精神。


課程改革是一種溫和的革命,教育是培養一國國力最重要的途徑,知識更新週期隨著時代日新月異而縮短,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慣習去看待今日,甚至未來,畢竟孩子是屬於未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課綱需要因應時勢更新📈。


俗話說:給魚吃🐟不如給釣竿,甚至是教會他釣魚🎣!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讓孩子能夠去綜整、去使用他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以及態度。學習到底是為了甚麼?不是一蹴可幾、不是為了考試,學習的終極就是能夠「行動」,不只是讓個人能夠N次的自我實現,也是為了讓社會更美好這樣的願景真實發生。


而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孩子自小浸染在熱愛學習的家庭,那麼距離新課綱要培育的素養願景也不遠─「人人可學🙋‍♂,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終身學習👍!

歡迎大家一起到加入社大😘,一起學習吧!

#準備手刀報名社大了嗎#歡迎時時關注社大 #跟著我們一起關心教育#一起來學習吧

【✨送給雲林溪的一堂課✨】

一、活動主旨:

水水雲林溪從古坑蜿蜒到斗六,流經村落、街市,流進市民的日常生活,大手拉小手,來參加一堂送給雲林溪的課,一起來關心我們的雲林溪。系列課程包含傳統工藝、繪畫、親子互動等方式,透過與雲林溪議題相關的融入式課程,讓參與者一起感受流域,關心水環境。

二、活動地點:雲林官邸兒童館 (640雲林縣斗六市公正街212號)

三、活動費用:每份作品100元(現場收費)

*11/02(六)一組限兩人,多一人收50元。

四、活動對象:

1.社區民眾(12歲以下請由家長陪同)

2.錄取者請於當日活動開始前5分鐘,完成報到,逾時將開放現場報名。

* 因場地限制,每組報名者參加單場活動(含陪同人數)至多3人。

例如:3人(兩大一小)【方便場地先行布置】

五、報名方式:https://forms.gle/c5rf2i45QGJh3anV8

六、聯絡方式:

◆電話:05-534-2601#6050、#6051莊小姐

◆EMAIL:ylcles@gmail.com

【雲林溪文史工作坊〈聽見河川的聲音—大漢溪的歷史記憶〉】

當大漢溪遇到了雲林溪,會蹦出什麼樣的新滋味呢❓悠閒午後,在書香滿滿的田納西書店📚,林品中老師與在地民眾,開啟了與的大漢溪對話與分享!

老師提到,透過蒐集大漢溪的歷史記憶機會,訪談了許多居民,不論是見證水庫從無到有的住民🏗;參與大壩興建的工程人員⛏;被迫搬遷的水庫移民;從當地女性住民的視角,了解到更多當地周遭許多人事物的變化📝。

這些一筆筆資料的構成,也逐漸完整了屬於大漢溪的生命故事。像是在石門水庫興建之前,沿岸居民有許多與水相關的獨特產業,像是運用溪底石頭的打石業;從山上伐木放水運輸的放料仔;還有連結兩岸的的吊橋行業,居民生活逐水而居,也為水而活💦!雖然水庫的完成,改善了上下游的生活,但曾經人們生活的記憶也改變了,像是乘船交通對渡,甚至被迫前移到外地生活的居民,或是因水庫而興起的遊船或捕魚業等等,要獲得這些沒在文獻資料出現的資訊,更需要透過口述史訪談,獲得這些珍貴記憶,這更需要與人之間深刻交流,以及與時間賽跑🏃‍♂。

正如大漢溪與大溪的情感,雲林溪與斗六同時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想了解地方的整個歷史脈絡,從在地記憶、產業變遷,以及在地代表物或名看起,實事求是,進而從舊有文獻資料中,用不同方法與面向,尋找任何的蛛絲馬跡,希望能為當地保留這些歷史痕跡,保留屬於這塊土地才有的歷史記憶📽。封閉掩蓋多年的雲林溪,民眾曾經與溪流美好的記憶斷裂許久,也希望透過一步步的歷史文獻的尋找、討論與資訊交流,藉此機會拋磚引玉,期待大家對於雲林溪的歷史記憶與各個面向,提供更熱絡的討論與資訊交流✨!

📌時間:108年11月16日 (六) 下午15:00~17:00

📌主講人:林品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重見.雲林溪〉創作人

📌地點:田納西書店(斗六市民生南路6號2樓)📖

【雲林溪文史工作坊】「認識斗六家鄉事」

說到斗六,你對它了解、認識多少呢?今天與鎮南國小師生們,在林品中老師的分享當中,展開了認識斗六的奇幻之旅🕵‍♂!老師首先從鎮南國小所在之處「社口」開始說起,各地的地名,總是有它被命名的原因。像是「社口」就跟平埔族的聚落有關;而另一個名字「蚵仔營」,跟早期在這邊有設立學校(學仔)相關,從生活中小地方開始,會發現特別或是重要的事蹟✨。

而斗六從史前時期就有先人生活的足跡,像是「番仔溝遺址」、「社口遺址」,到鄭氏治台、清領時期,開始有漢人在此開始紮根。也是因為這樣,斗六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相互爭奪資源─搶水、搶土、搶物資,造成許多械鬥產生,在社口附近有許多「慈善堂」、「大眾公」、「萬姓祠」等祭拜孤魂野鬼的廟宇。在清朝時,斗六舊地名為「斗六門」,傳說來源有兩種,一是當地平埔族稱此地為「東方閃電之地」;二為此地土地肥沃,一斗土有六斤重。然而最早有文字紀錄〈斗六門橋碑文〉,被遺忘在永福寺的角落,當歷史被人們遺忘時,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情。而斗六耆老朗朗上口的俗語:「街頭媽祖廟、街尾觀音亭、街中土地公」,更見證了當地景物的變遷,像石川欽一郎在《山紫水明集》─〈斗六の街裏〉中,也描繪納到雲林溪的模樣。從行啟記念館、太平老街、斗六廳廳舍、跑馬場舊址,新舊照片的對照,甚至從地圖上的聚落變化,都能看見歷史流動的痕跡📚。

而在鎮南國小附近,雲林溪從旁流經,聚落的發展都離不開水,有水的地方就有人聚集。而城市中的河流,似乎都有相同的宿命,人們從賴以為生,到進而遠之,成為排水納汙的地方,到最後甚至眼不見為淨,把它蓋起來就好了,現代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力氣,將溪流整治恢復到從前的模樣💦。

品中老師讓在場學生利用學習單📝,向自己的家人尋問在地與家族的故事,也希望學生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不只有「猜測」,更應該循序漸進,從問題中逐步地推測,找尋那可能的答案,尋找合理的證據📑!

而到底學歷史可以做什麼?認識家鄉的歷史為什麼那麼重要?學歷史不只要了解過去的樣貌,更應該從過去當中,反思現在,回應並解決當代問題,歷史是生活的累積,只有懂得尊重歷史的城市,才是偉大的城市🏡。

【雲林溪文史工作坊】「雲林溪咧唱歌─文史×音樂×手作坊」


貫穿斗六的城市之河─雲林溪,你了解她多少呢❓今天在雲林官邸兒童館草皮,林品中老師帶著民眾重回過去🕵‍♂,用音樂述說未來🎸,用手作坊活動親近雲林溪的美麗🧵!

品中老師首先從1894年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中,劃出了現今斗六的大致地理位置。而斗六耆老朗朗上口的俗語:「街頭媽祖廟、街尾觀音亭、街中土地公」,更見證了當地景物的變遷,以及斗六城的過去蛛絲馬跡。

在日本人殖民台灣初期時,雲林發生許多抗日事件(如柯鐵虎),當地更是匪賊聚集之地,在《雲林騷匪物語》中記錄下了獨特的一面。在1906年發行的台灣日日新報以及地圖中📰,斗六許多新穎的建設,如斗六支廳、斗六市場、屠宰場等等,甚至從酒家的多寡,就可以知道一個地方的繁榮程度✨。

品中老師提到,其實在蒐集雲林溪相關歷史資料時,雲林溪常常被引用至各類文字資料中,不論是曾經在端午時,雲林溪沿岸民眾會丟石祈福,西川滿《雲林記》中,看見雲林溪旁涵碧樓的景象;欽一盧中《山仔水明集》大平老街的平房,沿溪生活的居民,涉水而過,挑水種菜景象,都為雲林溪留下曾經美好的一面📜。

而下半場中,品中老師更用音樂說歷史,〈1787大事件〉林爽文事件在斗六雲林溪旁鬥爭;〈埋骨台灣〉在台日人到異地打拼,到底何處才是故鄉;〈山區的記憶〉唱出古坑山區曾經興盛的造紙產業;〈重見.雲林溪〉訴說雲林溪過去的美好,以及對她未來的期望。

其實,關心雲林溪,可以從最簡單的生活做起,不論是社大老師們將雲林溪的議題融入在課程之中,像是粉彩班畫出雲林溪的美麗🖌;拼布班縫出多樣的生態🧵;紙藝班用紙漿種下新的希望🌱;輕黏土班用枯枝樹葉作出獨樹一格的桌飾🌿;綠園道班用多肉植物認識自然教育的重要等等🎍。

「歷史最有趣的,就是回應當代問題,甚至看待未來的遠見。」📚品中老師提到,其實,在雲林溪旁的行啟記念館,不只是一棟單純的歷史建築而已,也是見證當時地方仕紳,希望建築一棟可以供市民討論、集會的場所,在當時已經有公民參與的遠見📢,也希望我們也能延續當時先人的期待,讓雲林溪能夠透多眾人的討論,建設成屬於市民的生活場域,再造歷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