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一定為憑?

假新聞是如何練成的?

日期:109/11/06(五)19:00-20:30

講者:管中祥教授/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

內容簡介: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關於民生、保健、政治等假新聞的傳播更快更廣,身為一個閱聽者,應具備不以訛傳訛、終止謠言的媒體識讀能力,是很基本的公民素養。而長期致力於媒體改革運動-管中祥老師,透過多元的媒介與方式,為閱聽者帶來異於主流媒體的更多想像。藉由管中祥老師的經驗與分享,讓我們一窺台灣媒體生態,學習閱讀者應具備的「媒體素養」。

講座紀錄: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玩笑話,但是假新聞當道或新聞娛樂化的狀況,真的只是記者的責任嗎?!

「有人的地方,就有假新聞!」透過管中祥老師的分享,我們才發現,原來早在19世紀梁啟超創辦《時務報》的時候,就針對西方及日本報業,提出了幾點缺失,例如查證不實、評論偏頗或內容過度簡化等等,將這幾點價值放在當代來看看目前的新聞,大家覺得呢?!


新聞除了可以翻譯為news,也可以用story(故事)這個單字,故事涵蓋了人物、角色、情節,透過篩選和重組,我們看到的新聞或資訊都已經是媒體再現後的成果了。而這個再現的過程,就涉及了媒體內外的不同角力!有時候是媒體想要讓你看見什麼;有時候是媒體提供消費者想要看的內容,不同的媒體立場、風格、市場競爭和收視率等不同因素,都會影響一則新聞的生產與傳播。

假新聞很難杜絕,有些在查證上也需要耗費一番功夫!而作為一個閱聽人,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管老師提供了5個步驟讓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裡,做一個阻止假新聞傳播的智者:

(1)有沒有來源?

資訊來源的是某家具公信力的媒體,還是資訊不清楚的內容農場呢?

(2)有沒有署名?

一則新聞常會有記者的署名,也表示該記者需對於該則新聞內容負責!

(3)確切的時間地點?

一起事件的發生是什麼時候?在哪裡?

(4)資料是否完整?

新聞內容的資料是否完整,還是部分疏漏?

(5)別衝動轉發!

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一步!不確定的先別轉發,查證再說!


過去媒體有負與守門人的期待,要把關產出的資訊,但在現在資訊爆炸、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成為分享資訊的守門人!「不關心的議題比較容易被騙!」管老師如此說!因此除了選擇資訊來源,並謹慎的查證之外,持續學習新知也相當重要,讓我們能夠在資訊流通的過程,不成為假新聞傳遞的幫兇,做一個具有媒體識讀的現代好公民!(參加社區大學的公共課程,就是很好的學習唷!)


附上管老師提供的公民影音紀錄資料庫網站資訊,大家可以透過不同媒體認識多元的議題喔!

公民影音紀錄資料庫:https://www.civilmedia.tw/

——————

假新聞查證平台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https://tfc-taiwan.org.tw

蘭姆酒吐司:https://www.rumtoast.com

MyGoPan(賣擱騙):https://www.mygopen.com/?m=1

Line闢謠小工具

1.Cofacts真的假的

2.Line訊息查證

3.美玉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