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三秀園-自立修復、重新認識老家之路 

【雲沙龍-公共參與週-大埤三秀園:自力修復、重新認識老家之路】

講者:傅恩弘/大埤三秀園總監 

時間:05/02二)19:30-21:00

地點:鎮西國小大禮堂 

----------------------------------------------------------------------------------

大家曾去過雲林縣大埤鄉秘境-「三秀園」嗎?

其實「三秀園」園林名稱由來和秀才並無關聯

原來之所以稱為「三秀園」是因園內林木多寄生有靈芝,故有文學上「三秀」之雅稱

今晚雲沙龍講座邀請大埤三秀園藝術總監傅恩弘老師,透過老照片、影片和一段段老故事和大家分享三秀園的歷史背景、故事及文資保存歷程!

三秀園自2015年至今歷經八年整修,園區內留有豐富的照片、文獻。三秀園靈魂人物為創作「雲林懷古」的詩人-張禎祥先生,由張禎祥先生作為故事線的主軸,串起一段段文人雅士之間的關聯,一窺當時文人人生及時代精華!包含清末嘉義新港秀才-林維朝、「鷇音吟社」詩人-黃傳心、在土庫圓環設有銅像的抗日英雄-陳義順、「笑園主人」-張進國等人。

傅老師提及在蒐集資料、田野調查的過程中就好像「肉搜」,不放過任何細節、不斷詢問並保持懷疑, 善用旁敲側擊地詢問技巧,訪談中遇過最年長的耆老竟也高達105歲。

台灣歷史的文化與記憶,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只要用心從長輩們的記憶中訪談尋找,便能慢慢累積與建構出屬於雲林在地的重要文化資產保存。從自己的家族史開始,發掘、調查與研究~將會有許多「人間寶藏」被看見!

台灣早期各地的大家族,人際關係網絡其實相當綿密,而三秀園成為發掘、打開在地人的視野與文化認同的機會,從家族日記、文獻、老照片、新聞、公文、教科書、畢業紀念冊、獎狀或會議記錄⋯等,讓後代世人能有機會細品先祖的過往。與談人品中老師也提及能透過以上,便能了解家族史的建構、社交網絡以及家族與地方的關係。

本週雲沙龍講座場次~

5/3(三)19:00-21:00 雲科大產學研大樓地下一樓雲集廳

【歷史街區規劃與再生】

5/4(四)19:00-21:00 斗南他里霧繪本館

【翻轉對老年的想像】

5/5(五)19:00-21:00正聲廣播電台-FB直播

【社區影像你我他】

#三秀園

#自力修復

#雲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