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在地性」與「公共性」的實踐使命!

日期:111/11/04() 19:00-21:00

講者:陳君山老師/國立聯合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雲林山線社大開辦至今持續關注河川流域、在地歷史文化及現今之公共議題,開辦相關課程或工作坊,透過走讀、讀書會等方式,使學員認識當地歷史脈絡及現今城市發展;期盼學員能在活過程中更了解在地文化及公共事務,並能主動關心、持續深入了解相關資訊。故 邀請在社大領域深耕多年的陳君山教授,分享社區大學的「在地性」與「公共性」的實踐使命,藉由案例分享期盼學員能從不同面向來了解社區大學。

講座紀錄:

「欲將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造畢其功於一役的社區大學運動」(黃武雄,1999),今天的雲沙龍講座邀請國立聯合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陳君山教授和正聲廣播電台在線上進行臉書直播,與大家細談公民社會的重要性與社區大學的實踐使命!

雲林山線社大開辦至今持續關注河川流域、在地歷史文化及現今之公共議題。

為什麼要推動社區大學?推動社區大學是要全面進行社會學習,推動社區大學,是要全面進行社會學習,深化人民對現代社會、對個人價值的進一步認識、尋求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係,探索文明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點,從而建立起新的世界觀 ⋯透過社區大學這樣一個良性互動的場域,讓人與人發展出友善真誠的人際關係。 (黃武雄,1997)

今天陳君山教授分享深耕多年的寶貴經驗,也藉由一些很棒的社大個案(永和社大、宜蘭社大、蘆荻社大),期盼線上聆聽的學員們更深刻了解社區大學「在地性」與「公共性」的實踐使命,進而帶領各位對於地方文化和公共事務的探索,並能主動關心及持續深入了解相關議題,更貼切的符合公民社會的真諦。

社區大學運動的發展可以分為初始化、結構化、法制化和結構化以上四階段,微觀效果可以從「個人學習」到「公共參與」的轉化歷程,鉅觀效果則是由中產階級公共性的觸發與催化。社區大學歷經十二年的推動過程,在教育改造與社會重建兩項議程發展出成人教育實務經驗。(陳君山,2008)。陳教授是一名優秀的學者,更是一位致力於社區大學深耕的實踐者,長期推廣終身學習模式和社會共好的理念,真是大家值得好好學習的良師。

不過,社區大學推動公共性可能存在結構性的困境,例如:

▪️ 欠缺社區大學想像與未來發展願景

▪️ 社區大學的「有名無實」困境

▪️ 社區大學「跨域多層次治理」模式的困境

▪️ 社區大學「公共性」推動的困境

▪️ 社區大學與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的不平等互動

▪️ 社區大學辦學場地取得不易的問題

▪️ 「公共性社團」與「公共參與週」推動的困難

以上這些問題,非常需要各地區更多有心維繫社區大學的夥伴,一起攜手成長、支持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