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土地的歌聲

日期:109/11/05(四)19:00-21:00

地點:雲林國中活動中心

講者:蕭澤倫老師/創作歌手

內容簡介:

來自彰化的「幸福歌行者」─蕭澤倫老師,透過音樂創作、關懷土地!蕭老師用台語創作在地民謠,其內容涵蓋了農村的文化與生活樣態,還有對於家鄉的眷戀與關切。乘載著語言和文化的旋律,不僅是讓更多人聽見,也讓學習變得多元且有趣,讓我們隨著蕭澤倫老師的音樂,聆聽從土地長出的語言與歌謠,找回對於家鄉的文化自信!


講座紀錄:

許多動人的創作,其實都始於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細節,也許是母親的一聲呼喚、一個皺眉;也許是一個朋友的愛情故事、冒險旅程;也許是與街坊鄰里之間的互動和問候......,透過一首又一首時而溫暖、時而輕快的歌曲,我們看見阿律老師走在土地上,所留下深淺不一的足跡,他用音樂在提醒著我們:生活也許就是這樣,好好在當下陪伴身邊的人就夠了。​

在兩小時的彈唱分享會中,我們能感受到阿律老師身兼歌手與教育工作者的魅力,唱歌時獨自沉浸在詞曲旋律中,歌曲結束後便又開始侃侃而談,分享歌曲背後的故事、以及創作過程對於歌詞架構的安排。無論是將色彩融入寫景敘事中、透過具象化的方式描寫抽象意境,或者藉由對比和轉折等結構安排,來創造出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老師都展現出了「情」與「辭」之間微妙的平衡。​

也許是受到教育體系和文化影響的關係,「台語」在一些情境脈絡中,時常被視為較為低俗、沒有文化的語言,但其實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就好比老師問大家「無疑悟」是什麼意思時,有些人在台下悄悄皺起了眉頭,無論是老是少,其實我們都背負著文化傳承的責任和使命,只要在家中、生活中重新開始使用自己的母語,即便剛開始沒法講得很「輪轉」,我們仍能像小孩子在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一般,重新再把自己的根給尋回來,好讓這片土地上能再種滿家鄉的樹。​

阿律老師的歌曲創作,時常帶著一種回鄉遊子的心情,而我想這股回鄉的心情,不只是因為老師曾離開彰化、到台北打拼,更是因為自己開始以母語創作、去思考世代之間的傳承,因此才會有股近鄉情怯的思緒吧!在表演的最後,老師也帶大家一起歡唱了充滿童趣的歌曲,學員們也在回饋心得中提到最喜歡老師的〈來阮兜憩陶〉、〈我的愛在天涯〉等歌曲,更有社大講師在提問時間,和阿律老師討論起歌曲中的用詞設計呢!​

你的母語是什麼呢?你在生活中使用母語的頻率多高呢?今天有不少學員帶著老師的簽名專輯回到家裡,相信當大家聆聽老師的歌曲時,也會再次感受到今晚來自土地的聲音,在大家心中所帶來的感動。​

-​

​睡前晚安曲請收聽:蕭澤倫〈幸福的第一名〉​

https://youtu.be/c35EXR3qK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