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地方知識學:一個北漂遊子的回眸凝視

【雲沙龍-公共參與週-漫談地方知識學:一個北漂遊子的回眸凝視】

講者:高麗珍/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 

時間:10/31(二)19:00-21:00 

地點:正聲廣播電台【FB直播】 

----------------------------------------------------------------------------------

不知道大家對於「家鄉」的印象是什麼呢?

或許有人終其一生待在自己的家鄉打拚、生活

或許有人年輕時在外奮鬥、又在某一個特別的時間點回到了家鄉

今天,雲林山線社大第二場次的雲‧沙龍講座邀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被漂後返鄉的學者--高麗珍老師分享自身對於其家鄉「古坑」的印象及對於地方未來的想像!

在講座之初,麗珍老師分享了「地方知識學是對話而來的」,與耆老、在地居民的對話、討論與紀錄,讓地方知識學逐漸建構出來!而有多少個社區就會有多少的不一樣的生活樣態,也因此才會有深刻扎根的地方特色!

講座的過程中,麗珍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閱讀古地圖,看見當時的地理及人文生活,再藉由差不多時期重大事件,去探討當下許多土地的利用,像是「鑿井以消千戶渴」是美援時代用來解決水資料不足的問題,對於「鑿井」是抱持很正向的看法,但依照現在的生態人文現狀,同樣的工作「鑿井」卻開始有了不同角度的解釋。

老師也提到了地方知識的呈現並不一定是厚厚的一本,也不一定是晦澀難懂的,應該是多元、活潑的,像是以漫畫、偶像劇呈現的用九柑仔店,又或者是以舊照片的方式呈現等,並不被侷限!

講座中也提到了,所謂的文化資產的很大一部份會是希望可以知道「住了人的老地方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希望可以透過各年齡層彼此之間的交流,反映出人們之間了情感連結。

其中,老師也提出了聯合國SDGs的各項指標如何在地實踐的觀點,並說到「這是一個不是結論的結論,而是一個開始」,認為如何將聯合國的各項指標,融入在地的生活是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的!現在因為科技因為經濟等因素,逐漸的人地關係疏離了,要怎麼讓「人」與「地」的關係再度連結,會是很大的課題!!

而今天晚上擔任與談人的品中老師,從台北南下讀書,在雲林一待就是8-9年,也分享了原本身為外地人的自己,因為在「雲林」地的時間越長,了解這個地方,也因為社大的課程,遇到了許多不同背景的學員,生態、建築、教育等等,再加上歷史專業的自己,大家對於資訊的詮釋不同,以因此有更多的發掘及回饋!

今天真的很謝謝麗珍老師與品中老師,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對話,讓學員與民眾可以用更生活化的角度看待地方知識學,也期待大家可以成為傳承這些地方知識的一份子!

------------------------------------------------

【場次介紹】

時間:11/1(三)19:00-21:00

地點: 鎮西國小大禮堂

題目:介紹濁水溪與我們的生活

講者:吳晟老師/作家

時間:11/2(四)19:00-21:00

地點:雲科大產學研大樓地下一樓雲集廳

題目:生態永續的行動:如何讓我們的河川湖泊更生態更人性化?

講者:林大元老師/青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時間:11/3(五)19:00-21:00

地點:斗南他里霧繪本館

題目:地方創生人才的培育及陪伴

講者:張力亞老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助理教授

#地方知識學

#溪邊厝

#高麗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