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流域VS地方創生

日期:110/11/09()19:00-20:30

講者:李友平局長/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內容簡介:

多年來濁水溪周圍的河灘地裸露問題,每當東北季風吹拂就形成揚塵問題,嚴重影響空氣品質及居民生活,為了解決多年來的河川揚塵問題,河川局在5年前,陸續舉辦防治揚塵的相關活動,積極與在地居民、社區及NPO組織一同討論、規劃出對濁水溪的生態、觀光與產業振興等多元面向的創生機會!

講座紀錄:

過去人們傍水而居,人的食衣住行都與水緊緊相依著,一條河川傳承著在地的文化脈絡,更鏈結著人們的生活記憶,對於我們何其重要!而濁水溪流域是中部的母親之河,其豐枯期比例是2:8,河川也只有下雨的日子才有水,因此也造就了在河床上的200多公頃大沙洲,更衍生周遭空氣污染等揚塵問題,逐漸形成雲林麥寮居民「吃飯攪沙」的生活樣態,這樣的生活環境也因此困擾著在地居民300多年!


李友平局長分享了從2018年開始進行濁水溪揚塵防制2年多,不僅僅是透過抽取伏流水、種植馬鞍藤等生態植物來進行河川砂地的綠覆蓋,以抑制揚塵的相關工程之外,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公共工程整治之前,公部門能與在地居民一同了解在地問題,透過舉辦百場的公民論壇、願景工作坊或走讀活動等公民參與的方式,凝聚在地的生命智慧,收集居民的聲音,一同找出「在地DNA」,設計出專屬濁水溪流域的「共識地圖」,記錄每個地方的生命故事,烙印屬於這片土地的記憶,而從這片土地再去找出其地方創生的價值,並且藉由民間、政府與企業三者之間的彼此共同努力,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讓CSR(企業社會責任)的能量與資源能真正的進入在地,從生態環境的復育著手,打造候鳥的棲息地,進而讓麥寮成為國際級候鳥中繼站。而唯有生態永續才能創造經濟永續!!!

呼應李局長分享的一句話:「今天你種下一棵樹,明天它可以為你減碳擋風沙」,期望今日每一位聆聽講座的夥伴們都能付出我們一點點的努力,這一點點的努力都能讓這個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