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海洋

日期:110/05/08()19:00-21:00

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未來學院FB107

講者:廖鴻基老師/海洋文學作家

內容簡介:

數年前的世大運,將台灣以鯨魚意象呈現,象徵作為海島國家的台灣航向世界,概念獲得許多人的共鳴與認同。但現實是長期缺乏的海洋教育,導致島民的生活背對海洋,對海洋保持著畏懼和安全距離,而對於海洋的陌生與不關心,除了將造成海洋生態的破壞外,也將錯失海洋帶來的各種機會。本次講座,將邀請海洋作家廖鴻基老師,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帶大家重新認識海洋及屬於島嶼的海洋精神與文化,以海為師、以海為傲!

講座紀錄:

四面環海的台灣,幸運擁有著一流的海洋資源,廖鴻基老師將海洋所帶來的資源做了幾種區分,海洋環境是我們的舞台,相關產業(海運、漁業等)及活動在其中亮相,成為世界頂尖的好手!臨海而居的住民也自然形成了與海相關的文化,並透過藝文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海洋精神」,廖老師說,海洋精神是因陸地退無可退,所以必須勇敢積極面向海,具冒險與克服困難的意志。


大家聽過著名的海洋文學《白鯨記》嗎?這本流傳了近200年的著作,就是海洋精神的最佳代表,裡頭描述著南塔克特島的居民如何在海上穿梭耕耘、開疆闢海!比台灣規模還要小的南塔克特島,以捕鯨聞名世界,島民雖知道捕鯨危險,但因為海上機會比陸地更多,因此父母很早就將孩子送上捕鯨船去面對作為島民的共同命運!


《白鯨記》不僅記錄了海洋精神,也描述到捕鯨船看見福爾摩沙及與太平洋抹香鯨搏鬥的經過,廖老師認為抹香鯨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動物!沿著黑潮接近台灣海域,在廖老師帶領賞鯨船出海時,就遇見了愛玩的花小香,還有花小清、花大冠、肥阿抹等抹香鯨朋友!於是他們開啟了拜訪花小香π計畫!(π是以抹香鯨視角觀看台灣東部海域抹香鯨出沒的範圍),在一次的出海中,搶在暴雨前的3分鐘,廖老師代表著台灣,跟這些抹香鯨朋友說「台灣歡迎你們!台灣會更努力學習認識你們!」讓參與的大家也相當感動!


「______很危險,所以不要去做!」這樣禁錮的觀念和保守的行動,讓我們缺乏對於海洋的認識與教育,勇於接觸才會認識,認識了才能進一步學習尊重及保護。從是海洋相關保育和教育推動的廖老師說他不是海洋生態保育家,存粹是因為海洋給予他太多,這些都是基本情意罷了!「台灣人對於海洋的態度,將決定海洋未來的命運。」廖老師如是說,當有一天我們轉過頭來看見大海,就是另外一種海闊天空,「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除了期待海洋,也期待我們透過學習,重新認識所居的島嶼,看見海洋所帶來的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