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記住你!」

-認識失智症與照護經驗分享  

【雲沙龍-公共參與週-「我想記住你!」-認識失智症與照護經驗分享 

講者: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時間:05/02(四)19:00-21:00

地點:雲科大產學研大樓地下一樓雲集廳

----------------------------------------------------------------------------------

大家對於失智症的認識有多少呢?山線社大邀請大林慈濟醫院失智中心主任-曹汶龍主任,蒞臨雲科大產學研大樓雲集廳,分享如何預約一個有尊嚴的老化人生!

曹爸從失智症形成的生理原因切入,讓我們從更加科學的角度認識與理解失智症的形成原因,也更理解失智症患者本身對於自己病症的無可奈何。

曹爸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失智症也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其中以「阿茲海默型」、「血管型失智」較為常見,而兩者相較,後者患者的狀態大多比較偏向行動力的影響,對於記憶力的影響則不如「阿茲海默型」明顯!曹爸也分享了「血管型失智」與「帕金森氏症」的不同,「血管型失智」患者的行動雖然緩慢,但不論行走或是轉彎速度都是均等的;而腦細胞病變的「帕金森氏症」則會出現越走越快、起步困難的現象,透過曹爸具體且細緻的觀察分享,讓我們更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

對於失智症的醫療部分,現在的醫學對於失智症的藥物治療,雖然有其極限,但或多或少為初期的失智者與照護者帶來一些希望。而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指的是透過懷舊、音樂、光照、運動、認知訓練等方式,讓失智者大腦得到適當的刺激,進而延緩失智症的進程。曹爸也舉例分享「懷舊治療」,曾經有一位失智症長者的照顧者透過與失智者共同唱歌,喚起長者的記憶也讓其感到放鬆、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進而找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平衡。

曹爸也說到,家裡的環境與失智者的照護息息相關,減少家中各房屋的隔間,可以讓患者一目瞭然家人的動向,不會因為一時忘記家人的去處而慌張;而失智者常有「黃昏症候」狀況,因為肚子餓時,血糖降低就容易影響腦部的運作,因此建議盡量避免太過飢餓,而大多的失智長者最愛吃布丁、冰淇淋。

曹爸笑著說,失智症彷彿是人一生的循環,我們從孩子、叛逆、懂事,而失智者則是從懂事逐漸叛逆再逐漸變得像孩子,所以陪伴失智症家人的過程就像是帶著他們走完一個人生的圓!因此,當患者的認知與現實不同時,糾正患者不如走進患者的想法中,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哄」他們!曹爸也提醒道,陪長者唱唱歌、聊聊天、做小肌肉運動等等,陪伴是最重要的!

#曹汶龍醫師

#失智症

#陪伴

#曹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