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保存的100種方式

日期:109/11/02(一)19:00-21:00

講者:王新衡助理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內容簡介:

雲林溪流經斗六市舊城區,此區域內更聚集了軍、警、政等不同行政機關進駐,形成相當獨特且精彩的文化聚落;而斗六太平大街更保留了不少歷史建築與傳統產業。本次特邀王新衡老師分享多年來,帶領雲科大文資系學生深入斗六舊城區的文史踏查、保存及紀錄,使斗六老建築的特色、庶民文化被看見、了解與維護!讓我們一起學習,老街保存的100種方式!

講座紀錄:

常有人用「知道自己來自哪裡,才知道將往哪裡去」這句話,點出了解歷史的重要。今天新衡老師也以「如果我們忘記一座城市的歷史,又該如何從過去累積的知識與基礎上發展未來呢?」的提問為今天的講座破題,也讓大家邊思考傳統街區的保存對於居民的意義。


老街的保存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新衡老師從「人、文化、地方、景色、產業」五個面向切入,帶我們看見傳統街區的豐富的寶藏,同時也透過過內外的案例,分享不同地方在傳統街區的保存上的經驗與成果。「整個大溪都是我的博物館!」大溪老街除了居民願意投入老街的保存、導覽與宣傳外,也透過公私部門的串聯讓整個街區的風格更加一致;而日本的平戶則是透過荷蘭商館的復原,找回地方的文化DNA,凝聚了居民向心力的同時,也建立了屬於平戶地方的品牌價值。傳統街區裡,更有著流傳已久的技藝及產業。在紡織產業沒落之後,老工廠的建築也結合了當代或新創的產業進駐,讓老屋有了新生命!


在反思回來斗六,雲林溪周邊聚集的縣治官署建築群,就是相當精彩的文化聚落!一旦保存不當,將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那也將是縣民莫大的損失。也有學員提問了風雨籃球場的興建及上週六剛開始拆除工程的斗六東市場案例,詢問作為公民,我們該如何盡一己之力參與保存文化資產?文化資產的保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城市的一份子,我們能夠做的還是多了解、多表述,並凝聚更多的共識。就如同世輝主任所分享的,設計思考的第一步是「同感」,透過對話、討論,讓不同的立場的意見慢慢聚合、凝聚共識,是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嘗試的,而這樣過程,也是社大核心價值「知識解放、公民社會」的實踐!讓我們從學習開始,開始關心所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