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東市場大補帖

📅日期:2019年10月22日(一)19:00-21:00

📍地點:斗六國中群英樓1F視聽教室

主講人:劉銓芝、張妙祝

內容摘要:

市場,如同一個城市展示食衣住行的博物館!而深具文化資源的斗六就有三個代表性的「西市場、東市場及中央市場」。曾經每個市場是具備著時尚與local性,從肉品、蔬果到五金、衣著,樣樣具備。但隨著時代變遷,老市場的人、事與物,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本次講座邀請雲科大-劉銓芝老師及文史人士一同分享這全台第一座現代化的示範市場,邀請關心公共事務的朋友們,一起來認識這承載著城市『生活歷史與記憶的好所在』


效益評估:

1. 透過建築專業劉銓芝老師分享,了解「市」的歷史與發展

2. 讓學員了解斗六的市場脈絡

3. 東市場的發展及建築情況、文化資產保存提報情況

4. 透過講師分享了解其他國內外市場的活化或再生的案例

5. 使民眾了解市場的保留的價值


心得:

本次講座邀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劉銓芝老師與太平老街張妙祝老師,分享【東市場大補帖】說明市場的歷史發展、東市場與斗六的關係。

妙祝老師從居民日常「逛菜市仔」介紹大家對市場的印象會有甚麼,買菜、買衣服、飲食、食農教育‧產地到餐桌、美學教育、環境教育、觀光等等,從我們平常與市場的互動帶入到在地的市場,而在斗六就有三個代表性的市場「西市場、東市場及中央市場」

很可惜的是,東市場在108/8/1已經被斗六市公所拉封鎖線不能進入了,但在封鎖前其實有一群公民團體默默的關心東市場的進展,並且還舉辦了快閃活動,發起討論、會議、尋找文獻等等。

而社大在這場公共參與週講座邀請了文資、建築專家劉銓芝老師,透過老師的專業分享,可以知道「市」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周。自古都城建設就很重視市場的設置,從周、北魏、唐代、北宋,市場都會有不同的面貌展現,一直到近代的日治時期,還設立市場監督法,甚至更基於經濟及衛生等目的,進行市場的整治。

老照片及老地圖的保存真的很重要!劉老師列舉許多文獻中的圖片,我們看到了不同時代的市場,讓我們可以與今日對比。

在1905年的「斗六商業近況」報導中,裡面很清楚地說明了斗六市街的鄉間交易行為,有土木包辦業、藥商、雜貨、肉商、寫眞屋(相館)等等,原來斗六早有如此的繁榮的景象!而斗六最早的市場應該是位於中華路(社番街)一帶,但確定位置也因沒有紀錄的原因還有待研究,在此我們也呼籲大家,如果家中有珍貴的老照片可以提供給相關單位做紀錄。

而今天的主角『東市場』是在民國51年(1962)建造,是全台第一座立體示範市場,使用鋼筋混凝土建構,在當時可謂流行的最前端,還有冷氣設備跟自動消毒呢!

市場到哪裡都有,但東市場被保存的價值有那些呢?

1. 1960年代台灣省政府推動「全台第一座立體示範市場」

2. 台灣近現代市場建築案例:太子樓式建築(中央挑空走廊、高窗拆光、空氣流通設計)

3. 美援時期台美合作發展的見證 (雲林還有"榮民之家"、西螺大橋也是)

4. 日治時期以來斗六第二座公設市場的舊址

而東市場的未來該如何呢?隨著時代變遷,人、事、物與建築,通通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文資保存的推動也有許多成功的國內外案例,都說明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得以保留的話,未來有機會成為城市的新亮點!我們也能思考,若東市場被拆除後,未來的新規劃將會是甚麼?以甚麼樣的姿態展現在斗六街上?

這場講座不只是喚起大家對東市場的印象,更是與民眾們可以一起討論、思考東市場的未來,而這個未來還會有許多需要探討的問題,包含價值定義、願景規劃等等....這趟東市場的奇幻旅程,邀請您一起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