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降‧新化」

-地方文史調查與研究

【雲沙龍-公共參與週-「大目降‧新化」-地方文史調查與研究

講者:蔡錦堂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史所退休教授    

時間:05/01(三)19:00-21:00

地點:鎮西國小大禮堂    

----------------------------------------------------------------------------------

邀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史所退休教授-蔡錦堂老師,與大家分享對於新化老街區的再發展與社區營造相關的地方文史調查研究,與談人則邀請了黃世輝校長一同參與!講座主題與今晚的場地-斗六鎮西國小大禮堂,這棟美麗的百年歷史建築物相互呼應。

從「大目降」到「新化」此一地名的歷史更迭,遠朔至荷治時期西拉雅族群(平埔族)至日治時期全台行政區劃變更。大家對於新化的關注,應不僅止於新化老街,更應全面性的綜觀新化的「風土」,包含虎頭埤的生態環境(林場、水環境、人文、歷史及市政改制⋯等)整體性的盤點、紀錄與出版。唯有了解自己家鄉的「風土」資源,才能讓後代子孫對於家鄉產生情感連結與文化自信。

最後的座談時間,席間的大埤《三秀園》藝術總監-傅恩弘老師也向蔡老師提問:若是當歷史文獻、建築等都消失時,我們應當如何做下一步?蔡老師鼓勵把握現有的「文史資料與現場」,也建議《三秀園》發行其文史相關的書籍、影音、繪本,記錄故事讓三秀園更廣為人知。除了《三秀園》,雲林也有許多相當珍貴的「文史現場」,像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林內神社」在戰後因裝上中式風格的瓦片而免於被拆除的厄運,還有為日本皇太子訪台而建的「行啟記念館」以及太平老街、防空洞...等。只要是願意回饋鄉里,任何形式的文資保存都非常值得鼓勵與支持!

莉婷執行長也提出:若是遇到文資保存與開發派相衝突時,又該如何應對?蔡老師舉例,他先前進行日治時期用來供奉天皇照片以及《教育敕語》的「奉安殿」的保存行動,主要是透過接觸主管機關的上層,由上而下的施壓,或是藉由媒體管道對外宣揚,而最重要的是需要具備「勇氣」及不怕得罪於人,畢竟做「對」的事情更重要!

非常感謝蔡老師蒞臨山線社大,以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的敘述分享,喚起大家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只要開始行動,邁出第一步,即便有人要「割稻尾」也無妨!文化資源一起共享,突顯出地方文化的能量,便能紮根地方的文化教育!

------------------------------------------------

#蔡錦堂

#雲沙龍

#府城400

#新化老街

#斗六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