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水神信仰與民俗

📅日期:2019年10月24日(四)19:00-21:00

📍地點:雲林國中活動中心

主講人:林茂賢老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內容摘要:

有拜有保庇啦!過去乘風渡海、傍河而居的人們,倚賴海神、水神的保祐,祈求流年平安,而隨著產業、社會的需求變異,「拜拜」在台灣,已成為一種台灣人的日常記憶。雲林地區水神的媽祖信仰盛行並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如今台灣的媽祖不僅是航海守護神,更是農村社會穩定的力量,並與臺灣歷史、民眾有著密切的關係。邀請您一起來聽水神故事集!


效益評估:

1. 透過講座了解隨著每個階段的社會發展,台灣信仰民俗的形成及轉變過程。

2.民俗反應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社會價值觀,透過講座逐漸使社大師生認識台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心得:

第四場雲沙龍講座邀請到的講師是「林茂賢老師」,對於戲曲、民俗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總是用輕鬆有趣的演說方式,鉅細靡遺帶我們認識臺灣水神信仰與民俗的來龍去脈。

聽講師娓娓道來,原來早期唐山過臺灣時,因為船隻簡陋、沒有氣象預報、導航等設備,為了祈求平安,百姓得仰賴航海守護神-「媽祖」、「水仙尊王」的庇護,一直到移民渡海來臺之後,人民的生活開始有飲水的生命需求、農耕雨水灌溉需要、洪水氾濫的威脅以及對水鬼的恐懼等原因,各地開始都有崇信的水神信仰,其中最為耳熟能詳的是「水仙尊王」、「玄天上帝」、「媽祖」,除此之外,也有獨特的兼職水神-「觀音菩薩」、「水官大帝」、「王爺」、「龍王」、「土地公」。

以媽祖為例,隨著產業的變遷及社會的發展,媽祖從海上的守護神開始轉變為包山包海的全能之神,而媽祖信仰所伴隨的節慶習俗,在每年更是吸引許多臺灣人參與,在國家重要民俗中,媽祖信仰方面,雲林就有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六房媽過爐,而大家最常聽到應該是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參與原因有的人是為家人祈福,有的人是為了小孩的前途,尤其是在整體社會越動盪不安的狀態下,則會有更多人參與,整個信仰民俗的形成,與人類長期共同的生活習慣相關,值得反思探討,同時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也值得我們好好珍惜保護。

從媽祖信仰文化中也體現了臺灣人民傳遞的溫暖,沿途熱情的招呼、免費的食物、暖心的推拿按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無關任何信仰,但凡參與了一次,就深深烙印在心裡,身為臺灣人,也許我們也應該把握有限的時間,實際走一遭臺灣民俗文化的課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