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河川

有生命的河川

📅日期:2018年10月26日(五)19:00-21:00

📍地點:雲林縣斗六市行啟記念館

主講人: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黃于玻老師


內容摘要:

台灣的河川遭受到廢水污染、工程整治及外來種植栽入侵等衝擊,許多河川早已是奄奄一息,甚至死亡。而恢復河川生命力及改變民眾對河川的利用型態,亦是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列的文明展現,但何謂一條正常的河川、或是應具備那些條件才叫做正常?這是身為社教學習者的你我,都需要了解與知道的事,本次邀請生態觀察家-黃于玻老師蒞臨斗六,與大家分享如何將生態、自然元素融入河川生命力,並透過精彩的案例與大家分享、探討一條河川應該有的樣貌。


效益評估:

1. 先讓社大講師、學員、社區民眾了解一條有生命力的河川該有的樣態是什麼,從而去反思周遭河川是不是一條正常的河川,若不是要如何解套。

2. 讓社大講師、學員、社區民眾思考想要的河川願景,並更主動參與關心在地雲林溪議題。

3. 河川遭到許多汙染,已經越來越不健康,希望大家聽完講座能更珍惜身邊的水環境,不丟垃圾,一起愛護小溪、河川、大海。


心得:

最後一場雲沙龍講座很榮幸邀請到黃于玻老師,他成立了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是ㄧ間具有生態檢測、生態工法實務經驗的生態專業顧問公司,將生態的理念落實在工程實務界,常常我們聽到河川工程,好像總是與生態環境有所衝突,兩者之間到底要如何才能取得平衡?在解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想想一條正常的河川該有的樣態是什麼?應該是富有生命力的,有活力、有朝氣、堅韌的同時帶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自信的在大自然中呼吸著。

可是人們在施作水利工程時,往往只想到方便、快速就好,忽略生態環境以及一條河川應該要有的樣貌,以堤防建設為例,以為加蓋了堤防就是「安全」,但其實危險的地方就是「危險」,與河爭地,違背大自然原始的樣貌,最後也會反噬到人類身上,對於河川的整治工程,別總想著要河川聽話,因為河川只聽老天爺的話而非人的話!

另外老師也點出臺灣常流不住水的原因,雖然台灣的水量是全球平均的1.6倍,可現今的水利工程建設大多將水排走,加上極端氣候影響,導致水資源有限,老師分享用雨水花園打造的停車場建設!可將雨水儲存的同時又增加排水功能,充分讓水資源再利用,此外透過植物又增添商店街的空間美感以及營造蝶鳥棲地。


一條具有生命力的河川應該是要由公部門結合在地公民,提供真正適合在地需求的建議,一起公私協力打造出來的,建立一個公私平台,藉由在地民間組織不斷的溝通以及透過公民行動的力量,將想法傳達給公部門,當一個公部門單位開始聽到你的聲音改變,便使他們產生了良性競爭,大家都在做我也要!當你認真在面對問題時,別人就不敢閃躲,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期望大家都能把想要的河川願景說出來,在雲林的未來一起看見有生命力的雲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