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沙龍-公共參與週-水文化的妖怪之島:文史與環境的幻想視野 】
講者:何敬堯/作家
時間:11/01(五)19:00-21:00
地點:他里霧繪本館
----------------------------------------------------------------------------------------------------
在颱風過後的第一天,雲林山線社大第四場雲沙龍講座,於他里霧會本館照常舉行!
今天邀請到的是台灣知名文學雜誌《文訊》評選為21世紀台灣大眾文學代表作家之一的何敬堯老師,為我們分享台灣在地的許多期意怪談及妖怪文學。
何老師大學時讀台大外語系、研究所是清大台文所,這樣的求學經歷,讓他開始研究台灣的民俗與妖怪文化,並且不喜歡將「奇幻」稱為「怪力亂神」,而更希望透過史料的研究,再轉譯成文學創作,老師笑著說,所謂的奇幻應該是腳踏實地的基礎去做想像的事!
此外他也分享自己常到有妖怪傳說的地方、原民部落去調查、拜訪與紀錄,並透過「妖怪圖鑑」的研究與數位化方式,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自己家鄉內的各種妖怪故事,並且還進行了全台灣妖怪的「戶籍普查」!
小編很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上網搜尋「台灣妖怪寰遊記」網站,裡面記錄著各鄉鎮的奇幻怪談,看看大家對於自己的家鄉傳說有多少的了解呢?而小編還特別上網到妖怪圖鑑上,查詢到雲林四湖地區有2個妖怪資訊,其中一個是「臭耳聾的龍王」故事,而之後也衍生到現今的萬善爺祭祀活動,也是文化部所指定的無形文化資產
而在講座中,何老師也分享許多有趣的傳說與故事,像是:曾經有傳說鯊魚是生活在海洋,但若是跳上岸時就變成梅花鹿;研究媽祖與妖怪的對抗過程中,原來有兩頭蛇及撒尿婆(女的飛鳥人)的精彩故事等等,老師也特別提到任何的妖怪故事背後,都有不同的立場與背景,像是剛剛提到的撒尿婆(女的飛鳥人)的故事即是在父系社會之下產生的,因此老師也鼓勵我們在聽妖怪故事時,思考一下這些故事產生的時空背景及原因,這也是何老師想分享在任何妖精故事的背後,更需要人們有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以訛傳訛!
此外他也提到:妖怪在許多人的心理可能都是負面的形象,但老師特別舉例了,「木龍」的傳說,即是在古早航海時期,倘若是水手們聽到木龍(船隻的脊木)發出聲音時,恐怖將會發生不好的事情,那是一種提醒的功能、而非所有的妖怪都是壞的!這樣的分享也翻轉了大家對妖怪的想像!
另外,何老師認為人們對於「未知」存在著最原始的恐懼,而應對這樣的恐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為這樣的現象或是情況「取名字」,也因此「水鬼」的故事產生了,以現代科學角度解釋,因為河床的高低落差造成水流不穩而讓落水者有被拖入水中恐怖感受的現象,在300年前被人們以「水鬼」現身的說法作為解釋,並藉此做為恫嚇小孩、要求小孩遠離危險河川的方式,間接地降低了河水地區的傷亡。
此外、何老師提到構成妖怪作怪的要素有三種:1.時間、2.空間、3.人所構成!而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加上不同民族對於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及想法,因此造就了有不同民族色彩的傳說與故事!而其中「人」的因素影響很大,傳說就是一種道聽塗說,人們會加入自己的想像,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傳說就與最一開始不盡相同;像是「紅衣小女孩」的故事,後來就因為「媒體」渲染的關係,與20年前的最初版本完全不同
另外、他提到自己的研究主要是談妖怪的人、而非研究「妖怪」;因為許多妖怪故事都是人在講的!所以自己創作的來源與核心就是-說的人!所以何老師笑勸大家⋯還是多說好話、好故事,因為搞不好多年後,會做變成後代子孫喜歡聽的好故事
另外,他還分享了許多不同民族之間的故事,其中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分享了蘭嶼-達悟族的「鯊魔人」故事,除了分享美好的愛情故事,就是一隻食人鮫求取人類女孩,但結婚後就會吃掉女孩~真是標準的恐怖情人
而故事的開始很可怕、結果卻是~很幸福!除此之外,何老師還分享了邵族的勇士追逐大白鹿(神鹿)而來的現在的日月潭,所以就回阿里山部落的族人來日月潭生活~
但美好的生活因潭裡的「達克拉哈」妖怪(類似人魚)破壞捕魚竹籠,衝突之後,後來人魚交了邵族「生態永續」的捕魚模式-浮田,就是在潭面上做竹構浮島的捕魚方式~何老師提到,台灣的文化相當多元、豐富,大家不應該相互貶低彼此,應是以「文化加分」方式,讓不同族群共存共榮!!
最後,擔任與談人的品中老師,提到現在的人以科學方法,則有了「除魅」的現代社會,但何老師的分享中,發現到以前的人想像力真的超豐富!
因為即便是現在的工程師、也常在機器(電腦)旁放一包-乖乖,或是自己與水利工程人員合作,這群科學思維的人,仍在每年的6/1日舉辦拜圳頭的儀式,對傳統民俗抱持著敬畏之心~
聽完了精彩的講座,大家對於奇幻的傳說故事有什麼樣的想像及理解呢?
不知道大家是傾向相信妖怪的存在,或是認為都只是故事呢?
而當我們逐漸地長大,知識增加的同時,想像力卻不斷地減少,聽完今天何老師的精怪之後,彷彿大家回到了小時候,那個充滿神奇、魔幻的世界中;相信不少人會與小編有同樣的感受與感動
而在講座的最後,聽到余國棟老師分享了斗六的竹桿鬼故事,倒是吸引了何老師很高的興趣
最後、本學期的公共參與週—雲沙龍講座,也到此告一段落!!
感謝每一位參與的社大師生及民眾,也謝謝他里霧繪本館的協助,更期待下學期與大家相見與共學!
另外與大家預告一下明天的藝文活動;在11月2日(六)、14:30-17:00
於雲林溪畔--「重生」木雕作品旁,
我們將舉辦有「河你相逢-雲林溪河畔音樂會暨成果展」,歡迎大家一起來河畔散步、聽音樂、看展覽、DIY體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