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帶亂亂貼萬花筒

壹、活動目標  Goal 

1.  結合偏光鏡及膠帶旋光性,產生不同色塊變化

2.  了解偏光鏡及3D成像應用

大概念 Big Idea 

核心問題(探究問題) Essential Question 

如何應用偏振片原理於日常生活?

教學對象

教學時間

作者(服務單位) 

蔡正立 講師(蔡正立科學實驗室)

何佳蓁 碩士生

許畹瑜 碩士生

楊悠娟 副教授(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通訊作者e-mail 

仿生與環境工作坊團隊

erntmap@gms.ndhu.edu.tw  

貳、課程綱要對照 Course Outline 

學習表現

tr-Ⅳ-1

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正確的連結到所觀察到的 自然現象及實驗數據,並推論出其中的關聯, 進而運用習得的知識來解釋自己論點的正確 性。

tc-Ⅳ-1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與概念,對自己蒐集與分類的科學數據,抱持合理的懷疑態度,並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釋。

po-Ⅳ-1

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 

學習內容

Ka-Ⅳ-6  由針孔成像、影子實驗驗證與說明光的直進性Ka-Ⅳ-9  生活中有許多運用光學原理的實例或儀器, 例如:透鏡、面鏡、眼睛、眼鏡及顯微鏡等。 

Ka-Ⅳ-9  生活中有許多運用光學原理的實例或儀器, 例如:透鏡、面鏡、眼睛、眼鏡及顯微鏡等。 

核心素養(領域綱要)

自-J-A1

能應用科學知識、方法與態度於日常生活當中。

自-J-C2

透過合作學習,發展與同儕溝通、共同參與、共同執行及共同發掘科學相關知識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參、活動原理 Theory 

l   偏振片原理

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的振動面有不同的方向,偏光鏡的鏡片就是一種「光柵」,如同柵欄一般,有很多很細很小的縫,只允許方向相同的光通過(如圖一)。因此當光線遭遇垂直或是水平的偏光濾鏡後將會產生折射。如果光線經過具備垂直過濾的濾鏡或遮罩,則可穿越過下一個同樣是垂直過濾的濾鏡或遮罩,卻無法穿越使用平行過濾的濾鏡或遮罩(如圖二)。

【圖一】

【圖

3D立體偏光眼鏡,利用「偏振片原理」,讓左右眼在配戴偏光眼鏡配合偏光螢幕後,左右眼各自接受到不同掃瞄角度的畫面內容。如圖三所示,3D立體偏光眼鏡的左鏡片為水平的遮罩,只有水平的光線可以通過;右鏡片則為垂直的遮罩,只有垂直的光線可以通過。因此觀看者的左眼看到畫面中偶數行(橘色光線)掃描形成的畫面,而右眼則看見奇數行(綠色光線)掃描形成的畫面。左右兩邊的偏光鏡片都有1個相反的極(opposite polarization),而偏光螢幕所顯示的影像,只針對個別左右眼呈現指定的影像內容,也就是說左眼看不到右眼內容,右眼看不到左眼的內容,而左右兩眼在看到不同影像畫面而形成視差後,就會產生3D立體影像。

【圖三】http://www.dpreview.com/files/p/articles/3797744816/polarizing.jpeg 

l   旋光性

膠帶在製造的過程中,分子被排列成具有雙折射特性,意即會有兩個不同的折射率,當光進入後,有一些光會依照A折射率偏折,一些則依照B折射率偏折,而變成兩束光。

【圖

【圖三】

【圖

肆、活動材料 Material 

器材

A4紙、偏光鏡、膠帶、剪刀

伍、活動步驟 Step 

第一部分 :

介紹3D偏光鏡的原理

1-1 將一副偏光鏡從中間剪開,剪下掛耳架,留下左、右鏡片。

【圖五】完整的3D偏光眼鏡 

【圖六】留下左右鏡片 

1-2 將兩鏡片水平方向交疊、垂直方向交疊,觀察不同處。

【圖水平交疊-變黑色 

【圖垂直交疊-仍然是灰色 

1-3 介紹偏光鏡原理及3D電影應用。 

【圖五】完整的3D偏光眼鏡 

【圖留下左右鏡片 

【圖水平交疊-變黑色 

【圖垂直交疊-仍然是灰色

第二部分 

膠帶亂亂貼

2-1 從透明塑膠袋剪下長5公分、寬4公分大小的塑膠片。

2-2 將一段膠帶水平貼於塑膠片上,將塑膠片放置於兩鏡片之間,鏡片水平交疊、垂直交疊,觀察顏色變化。

2-3 塑膠片加貼一條垂直的膠帶,形成一個十字,再次將塑膠片放置於兩鏡片之間,鏡片水平交疊、垂直交疊,觀察顏色變化。

【圖九至圖十一】

【圖

【圖

【圖十一

2-4 繼續在塑膠片上貼上不同方向的膠帶,一層一層交疊出大小不同的格紋。

2-5 將塑膠片放置於兩鏡片之間,鏡片水平交疊、垂直交疊及旋轉兩鏡片,觀察顏色變化。

【圖十二至圖十

 2-6  引導學生回想偏光鏡片原理,並介紹膠帶的旋光性。 

【圖十二

【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

【圖十六

第三部分  

亂亂貼萬花筒

3-1  將A4紙(請選擇稍有厚度的紙張)從長邊的1/3處剪開,分成A、B兩部份(如圖十七、十八)。

3-2   A部分的紙張捲成筒狀,以一片偏光鏡片測量洞口大小,以膠帶固定紙捲,完成A紙捲。B部分的紙張圍在A紙捲外測量,以膠帶固定,完成B紙捲。

【圖十九、【圖二十】

3-3   沿著A、B紙捲其中一邊的邊緣,間隔約1公分剪一條約1公分長的開口,向外折。

【圖十

【圖十

【圖十

【圖二十

3-4  【圖二十將事先貼好的膠帶亂亂貼塑膠片(第二部分),裁剪成符合偏光鏡片大小,以膠帶固定於鏡片上。 

3-5  【圖二十二】兩片偏光鏡片內側四邊,貼上雙面膠。

3-6  【圖二十】、【圖二十 將兩片偏光鏡片分別貼到A、B紙捲裁切過及外翻的邊緣上,將A、B紙捲套在一起。

3-7 嘗試旋轉紙捲,從未覆蓋亂亂貼塑膠片的開口觀察,是否不停變色如萬花筒般?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圖二十三】

【圖二十四】

教案學習單

(待調整)

1.  偏光鏡左、右鏡片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交疊的結果為何不同?

2.  將不同品牌與材質的膠帶交疊觀察,結果是否不同?

3.  如何應用偏振片原理於日常生活?

參考答案

1.  因為左、右鏡片的光柵分別是垂直及水平方向,當兩鏡片水平交疊時,光柵與光柵剛好會互補交叉,光線進不來;當兩鏡片垂直交疊時,光柵則方向一致,光可以進入。

2.  不同品牌膠帶的生產過程及材質上有差異,影響觀察結果。鼓勵大家試試看!

3.  3D眼鏡(看到立體影像)、偏光太陽眼鏡(避免反光保護眼睛)、相機偏光鏡頭(消除反光,使相片色彩更鮮艷)等。 

實作注意事項 

實驗安全事項

使用剪刀,請注意安全

 

實驗廢棄物處理

廢紙屑、雙面膠膜,請丟垃圾桶


教學心得

第一次進行本實驗,使用膠帶與偏光鏡觀察五顏六色的色塊時,覺得神奇極了!

原來利用簡單的材料,可以展現出如此美麗的效果,科學果然無所不在! 雖然實驗很簡易,從偏光鏡到膠帶亂亂貼的過程中,學生一步一步的慢慢從實作中探究,學習偏光鏡原理及膠帶旋光性,體驗光與顏色的奧秘,希望師生們共同享受實驗的樂趣!

參考資料 

1. 3D成像原理與如何運作https://www.cyberlink.com/stat/3d-support/cht/3d-primer.jsp

2. 《玩出創意120個創新科學遊戲》許良榮主編 五南文化出版

3. 旋光儀的原理 https://www.atago.net/zh_tw/databook-polarimeter_principle.php

闖關活動(十分鐘)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60分鐘)

1、  準備器材及材料

2、  準備學習單

3、  學生動線安排及分組

4、  告知學生實驗的安全守則

5、  確保學生實驗之安全

6、  本實驗的科學原理

7、  (10分鐘)前置作業:事先完成至步驟1-1

學生準備

1、   遵守實驗安全守則,注意實驗安全

2、   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3、   由做中學,瞭解本實驗的科學原理

 

貳、闖關之前

一、闖關負責關主及學生就位。關主負責解說指導,副關主負責指導與通過與不通過判定。

二、集合參加同學,以小組隊伍排列。

三、說明關卡配置與發下小組闖關卡。

四、安全宣導,請學生注意安全,不可以在場地內奔跑。

五、請學生注意禮貌,進入關關卡和離開關卡都要跟關主問好。

 

参、進入關卡

1、 (0.5分鐘) 學生向關主問好,教師說明規則及建立默契。

2、 (1.5分鐘) 關主介紹活動內容、實驗方式及安全事項(使用ppt或海報)

3、  (5分鐘)關主事先完成步驟至1-1 ,協助學生由步驟 1-2 開始操作至3-7

4、  (1分鐘)關主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5、  (1分鐘)學生完成實驗後,關主請學生分享結果。

6、  (1分鐘)關主說明實驗反應機制及總結。

7、  關主掌握時間,隨時指導與提醒闖關學生。

 

伍、闖關結束

1、  收回闖關集點卡。

2、  學生心得分享(包括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與關卡的相關科學原理。

3、  關主視通關人數給予評分。

4、  關主在闖關卡上簽名或蓋通過章。

5、  學生心得分享(包括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與關卡的相關科學原理。

6、  鼓勵學生設計更多的不同型態的潛望鏡。

預算表

每人次每組的材料及預算(*以一組為單位)

項目.材料 / 數量/金額 (元)

1.偏光鏡/1副/$25

2.透明塑膠袋/$1

3.A4紙/1張/學校自備

4.剪刀/1把/學校自備

5.膠帶/1捲/學校自備

6.雙面膠/1捲/學校自備

總計 / 每人次/$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