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張聲勢的二氧化碳

壹、活動目標  Goal 

1.藉由實驗操作,發現新物質的產生。

2.發現人類所食用的食品中,有許多是利用加熱小蘇打產生二氧化碳形成空隙以增加口感。

3.能說出酸鹼中和的應用。

4.能說出小蘇打的應用。 

大概念 Big Idea 

1.小蘇打加熱會產生二氧化碳。

2.酸加碳酸鹽會產生二氧化碳。

3.小蘇打加酸會產生二氧化碳。 

核心問題(探究問題) Essential Question 

教學對象

教學時間

作者(服務單位) 

顏舜志、陳哲偉(台中市立后綜高級中學) 

通訊作者e-mail 

yenpine@hzsh.tc.edu.tw 

貳、課程綱要對照 Course Outline 

J-A1 具備良好的身心發展知能與態度,並展現自我潛能、探索人性、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積極實踐。

J-A2 具備理解情境全貌,並做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知能,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

J-A3 具備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有效執行,並發揮主動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J-B1 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並理解數理、美學等基本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J-C2 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素養。

參、活動原理 Theory 

1. 小蘇打加熱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以氣泡的方式填充在食品的空隙中。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2. 酸加碳酸鹽會產生二氧化碳。

2H+ + CO32- H2O + CO2

2CH3COOH + CaCO3 Ca(CH3COO)2 + H2O + CO2

3. 澄清石灰水可用來檢測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 混濁石灰水

Ca(OH)2  +  CO2     CaCO3  + H2O

4. 食品中常同時添加小蘇打及檸檬酸,加水讓兩者同時溶解反應即可產生二氧化碳。

3NaHCO3 + C6H8O7 Na3C6H5O7 + 3H2O + 3CO2

5. 酸鹼中和:     +       +

檸檬酸 + 小蘇打 檸檬酸鈉 +   + 二氧化碳

  C6H8O7+3NaHCO3 Na3C6H5O7 + 3H2O +  3CO2 

肆、活動材料 Material 

器材

杯子、行動顯微鏡、大湯匙2支、卡式爐、筷子、盤子、平底鍋、鍋鏟

藥品

發泡錠、跳跳糖、紅糖、二砂、小蘇打、鬆餅粉、麵粉、檸檬酸、蛋、醋

伍、活動步驟 Step 

第一部分  發泡錠、跳跳糖 

(一)老師示範:

1準備一顆發泡錠跟一杯水,讓學生先猜一下,兩個加在一起之後會發什麼事?

2再將發泡錠加入水中,讓學生觀察。

3問學生:氣泡是從哪裡來?

(二)學生操作:

【圖一】

(三)說明

    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常伴隨著溫度變化、氣味改變、顏色改變、沉澱或產生氣泡等現象。物質會產生這些變化,是由於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使物質的本質發生改變,生成新物質。 

第二部分 

(一)老師示範

    1.將紅糖及二砂以15的比例混合後,倒入大湯匙中,約湯匙一半的量。

2.加水至大湯匙中,水淹過糖面即可。

3.將加好水的湯匙置於卡式爐上加熱,起先是湯匙中的糖溶解,持續加熱至糖漿開始變成紅褐色(旁邊可裝一小盆清水,將糖漿滴於水中不會擴散即可移出。)

    4.將湯匙從爐火中移出,用筷子攪拌約3~5秒,再用筷子沾小蘇打粉於湯匙中攪拌,直至湯匙中的糖漿變色(顏色會轉成淡褐色),此時繼續攪拌並將筷子慢慢往上拉(糖漿膨脹時筷子完全抽出),直至膨脹停止。

5.膨脹停止後,把湯匙置於小火中烤,讓底部的糖再度溶解,將膨糖倒於盤子中即完成。

(二)學生操作 

第三部分  鬆餅 

(一)老師示範

1.     30克麵粉加水攪拌均勻。

2.     置於平底鍋均勻加熱3分鐘,翻面後加熱兩分鐘,即可熄火。

3.     30克麵粉加1克小蘇打加水攪拌均勻。

4.     重覆步驟2

5.     比較步驟1和步驟3成品的差別。

(二)學生操作

(三)說明

    科學家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用簡單的符號相連,寫成橫式,稱為化學反應式。從反應式可以看出一個化學反應中,反應的條件及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關係。

以小蘇打加熱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為例:

第一步:先將反應物、生成物以化學式表示。將反應物寫在「à」的左邊、生成物寫在「à」的右邊。

第二步:依據道耳頓的原子說,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必須在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化學式前加上使兩邊原子數量相等的係數,才能符合質量守恆的條件。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係數代表參與化學反應之反應物與物成物間的分子個數比,係數應為最簡單的整數比。由上述化學反應式可知,2分子的小蘇打(碳酸氫鈉)加熱後可產生1分子的蘇打(碳酸鈉)和1分子的水及1分子的二氧化碳。


【圖一】

【圖二】

教案學習單

(待調整)

活動1

跳跳糖和發泡錠的所產氣體一樣嗎?他們產生的原理是甚麼?

活動2

膨糖和鬆餅加入的小蘇打粉,在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甚麼機制?

活動3

生活中還有那些常見的碳酸鹽類,可以和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實作注意事項 

實驗安全事項 Safety

用火加熱膨糖及製作鬆餅。

實驗廢棄物處理 Waste

無。

教學心得 Teaching Experience

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或器具來操作實驗,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及廷生學習意願。 

參考資料 

闖關活動(十分鐘)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一、闖關地點預先放置長桌子。

二、實驗準備材料:如上述。必須先完成實驗材料預作

三、製作工具:如上述。

四、預先製作一件作品當範本。

五、闖關卡。

六、說明板():原理、說明板():製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學生準備

一、預先分組。每組5-6人。

 

貳、闖關之前

一、闖關負責關主及學生就位。約需兩人,關主負責解說指導,副關主負責指導與通過與不通過判定。

二、預先集合參加同學,以小組隊伍排列。

三、說明關卡配置與發下小組闖關卡。

四、安全宣導,請小朋友注意安全,不可以在場地內奔跑。

五、請學生注意禮貌,進入關關卡和離開關卡都要跟關主問好。

 

参、進入關卡

一、關主利用說明板()說明實驗原理。

二、關主利用說明板()說明製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三、學生實作。關主要掌握時間和隨時給予指導、提醒。

四、學生實作膨糖或鬆餅,作品有膨脹即算通過。作品可以讓學生帶走。

五、若尚有時間,可請未通過學生參考組員或請組員幫忙,改進錯誤後,再試一下。

六、請未通過組員及通過組員說明製作的訣竅或有什麼新發現。

七、關主總結實驗概念及生活應用。

八、關主在闖關卡上簽名或蓋通過章。

 

伍、闖關結束

一、鼓勵學生繼續闖下一關,或到服務台交回闖關集點卡。

二、請學生說明參加闖關的心得感想與各關卡的相關科學原理。

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加觀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預算表

每人次每組的材料及預算(*以一組為單位)

項目.材料 / 數量/金額 (元)

1.卡式爐瓦斯罐/10/$300

2.大湯匙/10/$500

3.冰淇淋棍/1/$40

4.二號砂糖/4/$160

5.黑糖/1/$40

6.衛生紙/1/$20

7.小蘇打Baking soda/ 50 gram*20 = 1000 g/$40


8.麵粉/1000g/$100

9.礦泉水2L/3/$210

10.杯子/3/自備

11.平底鍋/3/自備

11.湯鍋/3/自備

11.沙拉油1L/1/$30

總計 /每組/共1440元/每組約72元

*每人次(或每組)的材料及預算(以20組計)(每次1組闖關,每組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