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隨機點名的戰略思考
高效能的點名,看似隨機,其實背後蘊含很多戰略考量!
高效能的點名,看似隨機,其實背後蘊含很多戰略考量!
在前面的策略中,我們談論許多課室討論的技巧,也知道問答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參與。這一篇我們要來談談「隨機點名」。以下是五個有效隨機點名的原則:
原則一|積極性
讓隨機點名成為促進學習的對話而非智力競賽,隨機點名目的是促進思考,而不是考倒學生。
例:「待會我們用隨機抽點來進行檢索練習,幫助我們熟記這些重點。」
原則二|預測性
讓隨機點名成為班級例行事務,學生就會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同時向學生展現你的信念:「無論你是否舉手,我都可能邀請你回答或分享,這能幫助我們聽到每個人的聲音。」
例:「花一分鐘思考,待會我會隨機抽點,聽聽大家的想法。」
原則三|普遍性
讓學生感受到隨機點名沒有針對性。當學生在隨機點名時感受到針對性(老師都點低成就、點不專心的),很可能讓隨機點名成為一種緊張、討厭的活動,失去了隨機點名促進思考的美意。除了個別隨機點點名,批次點名(一次點多位學生)是一個增加普遍性的做法。
例:「你從文本找到哪些證據?.......請如妃、筱雯、凱恩來分享。」
原則四|計畫性
隨機點名對學生來說可能是隨機的,但對老師而言通常經過有意識的安排,知道哪些題目要邀請哪些學生回答。當你批改學生作業或在課堂進行獨立作業時,你透過瀏覽,知道你要點哪些學生作為全班講解的範本。這時預先點名就是一個能激勵學生努力,為學生建立舞台的方法。
例:「你已經找到兩個答案了!回頭看第一段再想想。待會我要請你上台說明。」
原則五|連接性
將大問題分解成一連串小問題,你就可以更有節奏的進行隨機點名,回答問題的學生需要聆聽前一個答案並作出反應,這也建立了同儕問責的文化,鍛鍊學生社交性聆聽的技能。
例:「我們要先算式的哪個部分? 瑞澤 。這個部分要先做哪些處理? 可欣。」
出場券
在你的課堂上運用三個原則進行隨機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