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I do, We do, You do
讓教學扶放有度
KIPP 學校創辦人 Dave Levin 曾指出:「一堂有效能的課,老師講述時間不超過整堂課的 1/4,
且至少有 1/3 以上時間留給學生獨立練習。」
KIPP 學校創辦人 Dave Levin 曾指出:「一堂有效能的課,老師講述時間不超過整堂課的 1/4,
且至少有 1/3 以上時間留給學生獨立練習。」
關鍵學習點
撰寫 I Do、We Do、You Do 腳本。
二次優化學習目標與教學歷程。
從引導練習到獨立練習
學習一項新技能時,從教師示範到學生獨立練習可分成四個步驟:
撰寫 I Do 腳本
細緻的 I Do 腳本,能幫助你在課堂上清楚解釋 ( 敘述做法 ) 並示範 ( 展示做法 ) 新概念與技能。經過思考的語言能夠更精練、準確、步驟化,同時你也能思考「學生常見錯誤、迷思」在哪裡?你會如何在這個部分進行更完善的說明?
提升參與比率
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思考、說與寫的練習,是提升參與比率的方式。在「We Do」 的階段,老師可以透過隨機點名或展示作品的方式,邀請學生分享想法與作法,在此過程中逐漸加深難度、拆掉鷹架,直到學生能夠進入「You Do」的獨立練習。
以終為始的教學設計 II
出場券
在教案中設計並標註 I Do、We Do 和You Do 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