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六種鍛鍊思辨的提問技巧
正確答案並不是學習過程的終點,而是開啟進一步挑戰的大門。
正確答案並不是學習過程的終點,而是開啟進一步挑戰的大門。
在課堂的師生問答中,最難的不是引導答錯的學生思考,而是在學生答對時,老師如何「繼續追問」,以掌握學生真實的理解。當老師在課堂上能提出多樣的延伸提問,除了養成學生「以論據支持論點」的論述習慣,更能建立探究與討論的文化,使學生擁有學無止境的思維。
六個延伸提問的類別
問「如何」或「為什麼」 |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用「你如何知道__?」和「為什麼你説___?」來追問答案背後的脈絡。
例如:你怎麼判斷圖片裡的植物是蕨類?
要求另一種回答方式 | 當學生用一種方式解決問題時,確保他們能使用其他可行方法。
例如:除了用加法,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解題?
要求更好的詞語 | 學生通常會以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概念。要求學生使用學術語言,例如數學語言、國文課學過的四字語詞等來提升詞彙量。
例如:我們學過一個詞代表「四個邊的邊長加總」,那是什麼?
要求證據 | 要求學生對於自己的答案提出證據,而且這個證據不是來自「個人主觀意見」,而是「客觀事實」或「根據文本」。
例如:請從文本找出支持你答案的論據?
要求學生在新的情境中應用相同的技能 | 這個方式能確保學習遷移的發生。
例如:我們練習讀了人口數折線圖,現在請閱讀三家公司營收比較折線圖並回答問題。
通用提問句型 | 用非指導性的提問要求學生更進一步獨立思考。
例如:「多說一點」、「可以舉例嗎?」、「這裡請解釋一下」
高效能課堂 I
出場券
觀察自己在課堂上使用了哪些「延伸提問」,是否讓學生有解釋和辯護自己答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