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該如何主持、引導、提問,避免討論流於發散或偏離重點?
有品質的課堂討論能幫助學生培養專注聆聽、精準提問、組織想法等終身學習能力,使學生透過老師的引導,成為學習內容的主動生產者。
老師該如何使用關鍵策略推動討論,針對問題建立解決方案?以下是幫助老師進行高品質課堂討論的三個核心步驟:
◎ 讓學生辨識並說明錯誤 | 在發展正確學習知識的過程,無論是正確或錯誤的範本,都是幫助所有人釐清知識點的過程。
例:展示學生的學習成品(Show-Call),老師可以依據目的選擇一個正確範本或能展現多數學生迷思的作品,請學生觀察並回答「為什麼對 / 錯?」
◎ 標記出解題的關鍵知識 | 在辨識並分析錯誤後,老師透過提問,引導學生更深入思考,並發展正確的知識與方法來除錯、解題。
例:「我觀察到美恩在過程中使用了這個策略,美恩做了什麼來解決問題?為什麼美恩要用這個方法?」
例:「有人可以告訴我面對這種題目的解題規則嗎?」
◎ 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at-bats * )| 當學生獲得方法與新知識時,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針對同樣的內容做練習,進而在下一次獲取成功經驗。
*註:At Bats,來自棒球的成績計算名詞。一種教導學生如何透過重複和練習取得成功的策略。這個策略的主要想法是,教師教導學生他們需要了解的材料,然後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方法來練習應用這些資訊。
出場券
在課堂上運用展示作品( Show-Call )發展引導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