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課室問答基本功
為什麼努力在課堂上創造提問,最後都變成老師的自問自答?
為什麼努力在課堂上創造提問,最後都變成老師的自問自答?
老師在課堂上提問,無非是希望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促進思考討論,進而知道學生的理解程度。為什麼努力在課堂上創造提問,最後都變成老師的自問自答?避開兩個課室問答地雷區,幫助你你啟動高品質學習:
二元提問的陷阱
有些提問並不是真的想得到答案,只是作為開場白,或是以「是否/對錯」的二元方式呈現,例如「這個式子要先算括號裡的內容,還是乘法?」、「在這個式子要先算括號裡的內容對不對?」當提問者在單字或短語上加入音調變化暗示答案時,就會讓這個提問顯得過於簡單,降低學習質量。久而久之,你的學生可能少了許多思考機會,甚至覺得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因為答案早就在老師提問的過程中呼之欲出了。
Tips:「這個式子要先算括號內容,還是乘法?」改為「這個式子要從哪裡開始計算?為什麼?」
換句話說的副作用
另一種可能造成學生不回答的原因: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給學生時間思考,接著要求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或者老師重新表達問題,但問題的意思和原本不一樣。例如:老師一開始請學生思考「溫效應造成哪些影響?」,接著要求學生回答「溫室效應是怎麼造成的?」。學生可能因為還沒預備好而無法答題,而老師也無法收集學生對於原先問題的理解程度。
在課堂上老師同時需要提問、聆聽回答、管理課堂、思考內容,事先規劃提問能解放老師的工作記憶,讓心思放在當下的互動。
Tips:提前規劃並寫下關鍵提問。運用文字呈現提問是另一個避免過度換句話說的好方法。
出場券
你曾誤踩提問地雷嗎?如何調整課堂提問,讓提問成為促進學生思考的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