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
--根據石松講課內容整理
石松
最好的教師
練氣功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就是道德的修養。 師傅可以教你,但卻不能永遠跟著你。
古人把道與德聯繫在一起是大有深意的。 在求道的路途上有無數個關卡,能否順利通過,取決於練功者的品德修養。 修養不夠,就會在重要的關卡上停滯,甚至發生意外的事故。
練功進境到某種層次,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和感覺。 對初學者來說,這些現象和感覺還很遙遠。 但不斷地練下去,或許會遇到。 在那樣的時刻,人有時完全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 如果心裡坦蕩,光明磊落,便無所牽掛,無所畏懼,也就可以順利通過; 否則,雜念紛生,恐懼害怕,就可能出現險情。 因此,對練功之人要求很高的品德修養,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周天
大周天,小周天是古人的一種假設性說法,好像路標一樣,比如,從北京大學到動物園,走到黃莊,有一塊牌子,標明路程已經走了1/4或1/5; 到白石橋,又有一塊牌子,標明路程已走了3/4。 在這兩個地方,會有某些風景,等等。 黃莊好比小周天,白石橋好比大周天。 通周天並不是練功的目的。 練功到了這樣的階段,會有某些反應,古人把練功練到這種階段的感覺記載下來,後人按照記載的內容練習,有的靈,有的不靈。 因為每個人的條件和環境的不同。 小周天和大周天,只是對練功階段的某種假設性的標定面已,沒有絕對的標準。 練功中氣息會沿經絡運行,但如果一心想著轉圈,功夫就會停在這裡; 好比一個人老在黃莊或白石橋附近徘徊一樣。 如果練功者留連於練功中的各種景致,也會影響功夫進展的速度。 最優的選擇是一切任其自然,不管什麼周天不周天,只管練下去。 一但豁然開朗,一切美景近在眼前,如登山觀海,一覽無餘。
特異功能
氣功到底能誘發什麼樣的功能,這些功能在什麼時候用,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有些人,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等不能承受他的功能,又發出來對他沒有好處。
氣功與體育鍛煉
適量的體育活動對人體的健康是有益的。 然而,劇烈的運動,尤其是競技體育,對人體的消耗則過大。
一般說來,在15-30歲之間,體育鍛煉煥發出人的能量,使人顯得精神健旺,紅光滿面。 但以後,人的體能往往急劇下降,身體反而不如常人,體育鍛煉,往往把人體的潛能也消耗掉了,現在,很多優秀的運動員身體都很差,體育運動本來也是養生的,但發展成一種競技活動,變成一種具有強烈競爭性的運動,就會對人的生命造成損害。 人並不是生下來就為了打球的,舉重的。 讓生命強行向某一方向畸型發展,會對生命帶來不利的影響。
按照氣功的觀點,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 不動是最高層次的動。 從效果上看,氣功使人體越來越趨於平穩,整體上越來越好。
氣功的種類
氣功有無數種練法,但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如太極學、八卦掌、形意拳,等等。 從勢體姿態入手,通過長期的練習,逐漸進入氣功態,它的優點是不出偏差,有益無害。 練到最高境界,和練靜功殊途同歸,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境地。 缺點是時間較長,三年,五年,才能見到顯著效果。
第二類則動作上加入了意念導引。 “練功十八法”,“形神莊”,“大雁功”,“鶴翔莊”以及我們的“丹功八法”等等都屬此類。 比起第一種,這一類在動作的數量上大大減少了,但是加上了意識的運用。 其優點是縮短了練功時間,見效較快。 但是,有了動作和意識活動的分離,就有了統一的問題。 意識和動作達到統一,效果很好,如果二者不能統一,就可能出現偏差,這就是所謂的“出偏”,或“走火入魔”。
第三種是靜功。 靜功要有教師指導。 要進行高層次的修持,必須練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