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樹

Melia azedarach Linn.

科名:楝科(Meliaceae)

屬名:楝屬(Melia)

原產地:日本、中國、印度、琉球和台灣本島。

分布:苦楝分布遍生於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丘陵,最高可達 500 公尺處,甚為普遍。有時亦栽植為行道樹或座為庭園樹用。

Origin: Japan, China, India, Ryukyu and Taiwan's main island.

Distribution: Neem is distributed in Taiwan's flat land and hills at low and middle elevations, and can reach a height of 500 meters, which is very common. Sometimes it is also planted as a street tree or a garden tree.


用途:1.庭園栽培:春天開花,花具香味,是優良的庭園植栽。2.木材是優良的家具及裝潢的材料。3.藥用:性味:皮、果實:苦、寒,有小毒。效用:樹皮或幹皮:清熱,燥濕,殺蟲。治蛔蟲,蟲積腹痛,疥癬搔癢;果實:舒肝行氣,止痛,殺蟲。治脘腹脹痛,疝氣,蟲積腹痛,傷寒;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治跌打,疔瘡,濕疹瘙癢,瘡癬疥癩,蛇蟲咬傷,滴蟲性陰道炎,疝氣疼痛;花:清熱袪濕,殺蟲,止癢。治熱痱,頭癬。

莖:高可達 15 公尺以上,徑 50~8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有深刻不規則深縱裂紋,皮孔不顯著,常有樹脂凝結在枝幹上。

葉:葉序大葉互生小羽片對生;2~3 回奇數羽狀複葉,無托葉,長 40~85 公分,羽片 3 或 枚,對生或互生;小葉每邊 2~3 枚,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3~5 公分,寬 1.5~2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歪基,基部楔形或略鈍,膜質,邊緣呈銳鋸齒或有齒裂,幼時在葉脈處光滑或有柔毛;葉兩面平滑,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9~10 枚,不顯著。

花:花多數,淡紫色,甚開張,花冠徑 1.4~1.8 公分,腋生,屬圓錐花序;花序長 15~25 公分,有毛茸;花萼短,五裂,裂片三角形,長 0.3~0.5 公分,先端銳尖,外面有毛茸;花瓣五枚,少數亦有 6 枚者,離生,覆瓦狀排列,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1.3 公分,寬 0.3~0.4 公分,先端鈍,擴展,雄蕊筒紫黑色,與花瓣同長;花蕊 10,子房著生於短的花盤上,5~6 室,每室內含胚珠 2 枚,花柱短,藏於雄蕊筒內,柱頭頭狀;春天開花;花具香味。

果實:果實呈核果狀,橢圓形,徑 1~1.5 公分,成熟時呈黃褐色,鳥雀喜食,尤其是白頭翁。內果皮木質化,變成一堅核,核再分成六室,每室有種子一粒。

特性:落葉喬木,苦楝不畏潮風鹹土,為本土種植物,生長快速,喜高溫,可防風、抗旱,通常用於行道樹、園景樹,台灣高速公路兩旁可見。,適合作為海邊造林的樹種。其材質優良可作家俱,種子可入藥,即為「風鈴子」,主治蟲積、疝痛。根莖樹皮具毒性,可供藥用。其木材味苦,故稱之苦楝,室合作家具,箱櫃尤佳,其葉及果實置於櫥櫃,有防蟲效果,十分天然好用,但其根皮、莖皮有毒,果熟期毒性最大,誤食則嘔吐、腹痛、暈眩、抽搐,以致麻痺而死。民間野史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在逃避元兵追殺四處流竄時,在一棵苦楝樹下打睏,因正值寒冬枝果飄零,苦楝子打得他直罵:「你這個可憐壞心的東西,你會爛心死過年。」沒想到詛咒全應驗了,每當新歲交替之際,苦楝樹全株呈現枯死的樣子,易腐的中空主幹,應驗了壞心的詛咒。凋零枯萎之景,成了不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