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莎草

Cyperus papyrus L.

科名:‎莎草科(Cyperaceae)

屬名:莎草屬(Cyperus)

原產地:原產尼羅河及幼發拉底河流域。紙莎草的分布遍及在沼澤、淺水湖和溪畔等非洲的潮濕部分,但在尼羅河三角洲已逐漸變得稀少。現今它的野生分布存在於剛果、馬達加斯加島、烏干達、衣索匹亞和西西里島。

分布:園藝栽培作觀賞綠化美化用。

Origin: Originated from the Nile and Euphrates river basins. Papyrus i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et parts of Africa such as swamps, shallow lakes and creeks, but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scarce in the Nile Delta. Today its wild distribution exists in Congo, Madagascar, Uganda, Ethiopia and Sicily.

Distribution: Horticultural cultivation for ornamental greening and beautification.


用途:紙莎草雖為莎草科的一員,卻沒有該科多數植物生長雜亂又具高侵略性的缺點,引進台灣後因青翠優雅,風姿綽約,極富東方之美,而迅速成為園藝景觀利用的上選植物,適合庭栽觀賞、水池造景或盆栽;近年更常見作為組合盆栽之後景植物,藉其高瘦俊逸的株型襯托整體層次感,亦常應用於切花,為夏季花卉批發市場中主要的切枝切葉之一。

莖:根狀莖短,粗壯;稈圓柱狀三稜形,高 3~5 公尺,直徑 0.8~1 公分。

葉:葉狀苞片 4~10 枚。

花:花序繖狀;第一次輻射枝 40~100 枚,長 10~30 公分;第二次輻射枝長 8~20 公分;每一輻射枝頂端簇生 6~30 個小穗;小穗線形,長 0.6~1 公分,寬 0.08~0.1 公分;鱗片 6~16 枚,卵形至橢圓形,長 0.18~0.22 公分,寬 .012~.015 公分。

果實:瘦果橢圓形,三面狀,長 0.08~0.1 公分,寬約 0.04 公分,表面具細孔,熟時灰褐色;花果期夏季。

特性:莎草屬(Cyperus)植物約有 600 種,廣布各大洲,熱帶和亞熱帶最多,喜生長於潮濕處或沼澤地;中國有 62 種;台灣有 24 種。紙莎草為多年生草本,挺水型,原產非洲北部埃及、蘇丹、喀麥隆、奈及利亞、幾內亞、巴勒斯坦、西西里島等地;根狀莖短,粗壯;稈圓柱狀三稜形,高 3~5 公尺,直徑 0.8~1 公分;葉狀苞片 4~10 枚;花序繖狀;第一次輻射枝 40~100 枚,長 10~30 公分;第二次輻射枝長 8~20 公分;每一輻射枝頂端簇生 6~30 個小穗;小穗線形,長 0.6~1 公分,寬 0.08~0.1 公分;鱗片 6~16 枚,卵形至橢圓形,長 0.18~0.22 公分,寬 .012~.015 公分;瘦果橢圓形,三面狀,長 0.08~0.1 公分,寬約 0.04 公分,表面具細孔,熟時灰褐色;花果期夏季;此種古埃及時代尼羅河三角洲盛產,現今當地原生族群已瀕臨滅絕,但仍野生分布於剛果、烏干達、衣索匹亞、馬達加斯加島和西西里島等地;矮紙莎草(C. prolifer),別名小莎草、日本莎草、日本紙莎草;多年生草本,挺水型,原產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根狀莖匍匐生長,木質化;稈圓柱形或三稜狀,高 20~100 公分,直徑 0.2~0.6 公分;葉狀苞片 2~3 枚;花序繖狀;第一次輻射枝 100~250 枚,長 5~16 公分;第二次輻射枝長 0.5~5 公分;每一輻射枝頂端簇生 1~30 個小穗;小穗線形、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 0.6~1.7 公分,寬 0.1~1.5 公分;鱗片 5~12 枚,橢圓形至寬卵形,長 0.12~0.17 公分,寬 0.07~0.09 公分;瘦果倒卵形,三面狀,長 0.04~0.05 公分,寬約 0.02 公分,表面具細網紋,熟時褐色;花果期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