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樹

Flueggea microcarpa Blume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屬名:白飯樹屬(Flueggea)

原產地:熱帶非洲、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臺灣及華南。

分布:台灣全島低-中海拔的乾燥次生林、河床及郊野路旁,中、南部尤其常見。

Origin: Tropical Africa, Malaysia, India, Philippines, Taiwan and South China.

Distribution: Low-to-medium dry secondary forests, river beds, and country roadsides across the island,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莖:灌木,全株平滑無毛,枝近圓形,幼時略具稜。

葉:單葉互生;葉柄長 0.3~0.6 公分;葉片近,紙質,長橢圓狀倒卵形至橢圓形,長 1~5 公分,寬 1~3.5 公分,先端鈍圓而有極小的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中肋黃綠色。

花:淡黃色小花,直徑 0.2~0.25 公分,成稠密腋生的花叢,花梗極短;萼圓形或矩圓形;無花瓣;雄蕊 5 個,突出;子房卵圓形,花柱 3 枚。初夏開花,雌雄異株,雄花常多數簇生,花被 5 片,雌蕊 5 枚;雌花較少, 3~5 朵簇生,花柱 3 枚。

果:果實分成二型,其一較為細小,質地乾燥;其二較為肥大,多漿多汁,熟時白色。果肉質,球形,直徑約 0.3~0.4 公分,熟時白色,有種子 3~6 粒。

特徵:落葉性灌木,高 2~4 公尺,莖皮紅褐色;枝近圓形,嫩枝有稜全株平滑無毛。葉長橢圓形或圓形,互生,紙質;初夏開花,雌雄異株,雄花常多數簇生,花被 5 片,雌蕊 5 枚;雌花較少,3~5 朵簇生,花柱 3 枚;果實分成二型,其一較為細小,質地乾燥;其二較為肥大,多漿多汁,熟時白色。密花白飯樹的果實成熟時常見成群的白頭翁(白頭額仔)前來覓食,因此有白頭額仔樹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