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木

Spathodea campanulata Beauv.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屬名:火焰樹屬(Spathodea)

原產地:熱帶非洲西部地區。

分布:栽培作庭園美化樹或行道樹。

Origin: tropical western Africa.

Distribution: cultivated as garden landscaping trees or street trees.


用途:1.庭園美化樹或行道樹:常綠的喬木,春夏時節開花,倒鐘形似火焰般的花朵遍生在樹冠頂端,甚為美觀。2.鳥類食餌用之樹種:倒鐘形似火焰般的花朵遍生在樹冠頂端,甘甜的花蜜,提供鳥類、蜜蜂及蝴蝶很好的食餌。3.藥用:性味:苦、辛、涼。效用:根:收斂,健胃,止瀉。治胃病,胃痛,下痢;花:治胃潰瘍。

莖:常綠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或更高,徑 20~50 公分,全株近似無毛茸;樹幹通直,具有多數分枝。小枝圓柱形,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

葉:奇數羽狀複葉,對生,連葉柄長達45 公分;小葉 9~19 枚,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而歪,常具 2~3 枚肉質腺點,紙質,全緣或略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背面脈上被柔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 8~9 對;小葉柄短,長 0.1~0.25 公分,被微柔毛。

花:花多數,大而艷麗,猩紅色,開放時徑 5~9 公分,呈頂生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排列;花序長 3~6 公分,先端短尾狀;花冠鐘形,長約 8~10 公分,徑 5~9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大小不一,下位裂片最大,邊緣淺波浪狀;雄蕊 4 枚,不伸出於花冠外;子房光滑無毛;花柱線形,內藏;柱頭 2枚,薄片狀。

果實:果實為蒴果,長橢圓狀披針形(略呈舟形),長約 20 公分,寬約 5 公分;種子橢圓形,具有薄翅。

特徵:常綠喬木,株高 12~20 公尺,樹幹直立,灰白色,上部枝條多。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對生,上下層呈十字交叉,長約 50 公分,時有三出複葉,全緣,先端尖,葉脈凹狀極明顯,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花自枝條端結蕾,花苞萼片向內彎曲聚生,呈圓形,小花自圓形的花苞外圍逐漸綻開,花頂生在樹冠層的頂端,徑約 10 公分,遠遠看似樹頂著火一般,花似燃燒中的熊熊火燄,色豔如火,極為悅目美觀。花謝後隨即結果,蒴果為長橢圓狀被針形,果皮赤褐色,內有種子,可用於播種,種子有翅。春季或秋季開花;花會在晚上開放,並發出「臭狐」般的難聞氣味。本種英文名稱為 Fountain Trees,主要原因是:火燄木的花蕾在花萼未開放前,可儲存水液,在原產地被稱為『泉樹』,這項特徵給當地的旅人帶來不少的方便,當旅行者口渴而又找不到水喝時,就可從它的花蕾取水解渴,因而有『泉樹』的名號。東勢林場整年都可看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