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時檢視: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以集體/個別口頭問答、上黑板練習、座位上習作、小組實作、口頭報告等不同方式,及時檢核學生是否了解與學會預定的學習內容。
2.當發現學生仍未了解或多數錯誤時,需要及時重新講解或澄清。
101080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修訂說明:
因指標次序調整,連帶參考檢核重點A-6-1調整為A-7-1,並增加「教學過程中,」文字,意在強調教學中不是只有注意教師的教,也要注意學生的學,故需要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再據以調整教學節奏、方法、內容…等,以幫助學生學習。
資料來源:「規劃高職各群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結案報告」/ 宋曜廷 / 98.1
- 1.教學過程:建議繳交「錄影帶」及「錄影帶說明」(2~4 頁)。
- (1)錄影帶時間長度:以 50 分鐘為限。
- (2)錄影帶說明:教師於教學計畫中挑選一項教學活動進行錄影,「錄影帶說明」中應簡述該教學活動的內容,並針對錄影帶所記錄的特定時段加以說明該教學活動期望達到的「評鑑指標」、「參考檢核重點」與「具體說明」。
- (3)注意事項:限一年內的教學活動。
- 2.教學成果:繳交該教學活動(需與「教學過程」所拍攝的錄影帶是同一教學活動)之兩份代表性學生作品(建議以全班前 25%與後 25%學生作品為代表)及其說明(1~2頁)。
- 3.教學省思:對於設定的目標,所達到程度為何,請同時考慮四種學生的回應以及引導他們的教學內容,並撰寫其說明(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