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校內輔導資源建檔:校內依據人才資料庫建立輔導專業人才庫、特教團隊、各社團指導老師、注音符號補救陪讀志工、退休教師、攜手班教師、永齡班教師等資源,依學生需求提供適當處遇。
(二) 校外輔導資源建檔:由輔導組彙整相關輔導資源,包含:北投社區安全家庭互助協會、友緣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西區特教中心、家庭教育資源教育中心、駐區心理師、駐區社工師、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隨時依據學生不同狀況提供相關輔導資源。
(一) 輔導諮商部分:
1.依三級輔導工作計畫進行輔導。
2.接受班級轉介,辦理個案認輔與專兼任輔導教師之個輔、小團輔、轉入生輔導、班級宣導、協助進行鑑定安置等工作,或轉介心理師諮商或協助社工師晤談。
3.辦理個案暨學區網絡會議或學校適應困難個案會議或座談會,邀請家長、相關教師或心理師一同參與會議;適時轉介相關學童至北投社區安全家庭互助協會等機構,進行更長期的家族性諮商。
4.列入編班前會議相關建議名單中;專兼輔教師協助處理臨時個案輔導事宜;協助提供六年級畢業生高關懷名單至國中端。
(二) 特教資源班部分:依據班級導師提出鑑定名單,資源班教師與專兼輔教師合作,以進行學生鑑定安置輔導事宜,以協助完成學童申請接受資源班服務;資源班教師針對學生個別狀況提出IEP進行教學。
(三) 課業補救部分:
1.注音符號補救陪讀
2.數學魔法班
3.攜手班國語數學英語補救教學
4.永齡希望小學課後補救教學
5.協助報名參加課後照顧班。
(四) 經濟協助部分:協助申請相關補助金或獎助學金,105學年度之補助臚列如下:
1.政府機構:
105學年度第1學期:148人次;補助1,806,103元
105學年度第2學期:382人次:補助2,583,394元
2.民間機構:
105學年度第1學期:74人次;補助66,196元
105學年度第2學期:97人次:補助182,967元
發放低收中低收共73人福箱發放
3.教育儲蓄戶:
105學年度第1學期:4人次;補助9,980元
105學年度第2學期:4人次:補助26,963元
(一) 迎新活動計畫:規劃一年級迎新活動,歡迎小一新生進入新的學習里程;並藉由六年級大手牽小手的導生協助,給予六年級學生回饋學弟妹的成長機會。
(二) 升學輔導計畫:規劃六年級升學輔導,並提供不同國中升學訊息,邀請國中端前來與畢業生進行說明,輔導畢業生提前瞭解國中生活型態,做好進入國中就讀的各項準備,能順利升上國中就讀。
(三) 安排相關測驗以了解自我:
1.一年級-彩色瑞文氏測驗
2.四年級-黑白瑞文氏測驗
3.三、五年級-社交評量測驗
4.每學期請學生填寫輔導資料A卡,以了解自我興趣及學習狀況。
利用學習單、宣導課程、網站或海報展示,張貼學生表現優異事蹟或得獎訊息,並適時提供名人奮鬥歷程,鼓勵孩子「行行出狀元」,只要發掘自我興趣與專長能力,對社會便是極大貢獻。
於運動會邀請校友返校,與學弟妹進行意見交流。
(一) 班級個案任輔紀錄簿以及專兼輔老師工作週誌均會定期送至輔導室,經由輔導組長、輔導主任及校長閱畢核章,並適當給予意見與回饋。
(二) 視需求安排個案會議、親師座談會、學區網絡會議等非定期會議,亦於會議結束後,完成會議紀錄,送至輔導組、輔導主任、校長呈閱。
(一) 攜手班及永齡希望小學課後照顧服務結束後,將請家長填寫上刻意願回條,回條結果均呈正向肯定補救教學之成效。
(二) 注音符號陪讀班及數學魔法班階段性任務結束後,依學生紙筆評量測驗結果,調整學生名單,並請班級導師和家長給予口頭或書面回饋。
(三) 補救教學部分,視學生個別情形以及家長意願而選擇適當的補救方式;由學生參與狀況以及陸續與導師追蹤了解,大多都有所進步,並對補救老師及家長均持感謝與肯定態度。
(一) 週三進修安排輔導知能相關研習,邀請婦女救援基金會、臨床心理師、特教教師等與老師進行目睹家暴兒、自傷辨識、憂鬱症防治、認識學習障礙、亞斯與過動兒童輔導策略、情緒障礙兒童的輔導策略等專業講座,以增進教師輔導相關能力。
(二) 專兼任輔導教師須配合參加局內定期調訓研習、分區個案研討會自殺防治守門員進階班等研習,以增加自身專業能力,並能獲得更多輔導相關資訊。
(三) 輔導室成員參加校外研習,如教研中心正向管教研習、生命教育研習、光智基金會的校園聯繫會議、北區學區資源聯繫會議等,以增進輔導能力或蒐集更多輔導相關資訊。
(四) 教師參加性別平等調查員初階及進階研習、自殺種子教師研習,增進本身相關知能,有助於校內相關事項之推廣與輔導。
每學期舉辦學校日,透過各處室、家長會以及導師的宣導,提升家長知能;小一新生辦理迎新活動,配合新生闖關活動、行政宣導及問答時間,讓新生家長可以充分參與學生學習的一部分,並且得以與學校建立良好溝通。
邀請校外專家學者,辦理家長研習活動;辦理生命鬥士等講座,邀請家長共同進行心靈充電。
開設新住民國民美術班兩期,邀請國民美術劉秀美畫家,透過「繪畫」元素協助家長整理生命經驗。
(一) 第一期:以新住民學生家長為主,透過8次課程後辦理「跨國聯展─媽媽們的行動美術」畫展,並邀新住民家長現場解說。
(二) 第二期:邀請社區家長共同參與,透過16次課程讓不同文化背景家長共融,藉由繪/話針對不同議題進行深刻交流。
延續家長繪畫班課程,賡續辦理親子繪畫工作坊,並在校內作品展覽室規劃「生命的河流‧移動的故事」聯展,參加者(母子、父子、祖孫)踴躍。
申請「愛陪伴」親職教育推廣方案,透過手作、正念覺察、敘說課程,協助家長自我成長。
家長自主辦理編織班、防身班,鼓勵家長參與多元活動,增進彼此情誼。
經由學校日回饋表及各項親職教育回饋單中,可以得知家長肯定學校的辦學方法以及肯定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對於家長提供的意見或疑惑,校方及教師也都會盡快協助其解惑或提供適當處理方式,因此親師之間互動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