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每年度都要依據特教生的先備認知與經驗及特殊狀況擬定IEP,作為實施課程、運用教學策略、實施適應性評量之依據。
(二) 資賦優異資源班:新生以鑑定過程中的量化與質性資料為依據,舊生以前一學期與歷年的表現分析為參考,據以擬定學生的IGP。
(一) 資源班:老師召開特教生之IEP會議(新生於9月底前,舊生於每學期開學前),邀請班級導師、科任教師及家長參加,特教組長出席指導並彙整各方建議。亦配合學校日時間辦理親師座談會,會中與家長充份溝通,並徵詢相關級任導師之意見。
(二) 資優班:每一學期期初(九月與二月)邀請家長出席資優班IGP會議,透過個別一對一的晤談,彼此交流對學生的觀察與設定教養重點。該學期的課程設計與評量皆依據IGP的設定來執行。
(一) 依據身心特性、編擬適性教材:
1.呈現課程計畫和學生特殊需求彙整表
2.依學生生活自理需求彈性調整教學時間,在各種自然的情境中進行實際練習,在吃飯時間教導如何進食和吃飯禮儀、在下課時間教導如廁和洗手等。
3.以發展統整及功能性的原則,依學生需求設計核心單元課程,並統整六大領域依單元編輯相關課程教材。
(二) 落實融合教育,因應特殊需求:
1.因應特教生分散式學習的需求,適時與任課老師檢討特教生學習結果與適應程度,調整教學策略。
2.依學生融合之需求,安排回歸普通班,彈性調整其上課時間。
3.依學生需求和單元課程,結合運用社區資源,安排社會適應課程與戶外教學。
(三) 潛發班的排課:以學生的能力、需求、年級等為考量。
1.與普通班的課程配合。
2.一到四年級資源班學生盡量以半天課的下午時間,進行排課。可以減少抽離的時間,增進班級融合的機會。
3.實施過程當中,與教學組長進行協調與溝通,在不違背排課原則下,盡量協助協助資源班區塊排課。
(一) 課程規劃:鼓勵中年級多元選修,觀察能力優勢;為高年級生開設優勢發展課程,提供選修建議。
(二) 排課原則:團體與選修課程盡量排在早自習和午休時段(中年級利用周五下午),減少對原班排課的影響,並方便跨班級或跨年級上課。
(三) 教學時數:每位學生抽取正課時間最多兩堂,進行研究課程。以綜合、彈性課為原則。事前與級任老師溝通抽課時段,並請教學組長協助排課。
(一) 課程架構
1.在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下,運用數理/人文選修課程和中年級研究課程,進行加深、加廣的能力探索體驗。
2.依據特教新課綱的四個特殊需求課程,因材施教為學生規劃適性的課程體驗。
3.高年級階段以獨立研究和優勢選修課程,發展學生優勢。
(二) 海洋教育特色課程融入教學
1.水主題研究課程:以水為主題,讓學生探索各學習領域,並嘗試選做小型研究。
2.擁抱海洋-人文新詩課程:學生透過校外教學親海體驗與海洋文學的欣賞,認識新詩之美,從而嘗試新詩創作與朗誦,發展語文優勢。
3.塑膠減量,未來變得更明亮—環保生態課程:學生透過閱讀、講座、淨灘等體驗,了解環境教育的重要,並宣導觀念,落實行動。
(一) 四大主軸課程:
1.學習策略課程: 運用各項學系策略,例如:注意力訓練、記憶及組織策略,學習環境調整策略等,以提升各領域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
2.溝通訓練課程:利用看圖說故事、讀報、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強口語表達能力。
3.動作機能課程:依學生的需求,結合職能治療師的建議,並加入雅樂正念和園藝手作的教學,安排適性的動作機能課程。
4.社交技巧課程:以藝術為媒介,結合美術、音樂、肢體動作、戲劇等融入教學,以提升學生知人際互動技巧及提供舞台表現機會。
(二) 海洋教育特色課程融入教學
1.海洋繪本融入藝術與社交課程。
2.105學年於學校園遊會設置「搶救大鯨魚」攤位,由潛發班學生設計教案、參與布置,並擔任解說,宣導減塑的重要性。
3.105學年度,帶領學生參加八里海岸淨灘活動。
4.106學年上校外教學,參觀野柳海洋世界,參與「認識海洋廢棄物課程」。
針對特教生個別需求及IEP方案,擬定適切的教學策略,有語文或數學認知強化或操作學習方案、生活技能教學、社交能力增進教學、藝術創作教學等。
針對特教生個別需求,運用適合之學習輔具、感統教具、生活技能輔具、手眼協調輔具等,以及多感官教學與多媒體融入實作與體驗,以增進學習動機與教學成效。
針對特教生個別差異,擬定適應性評量計畫,實施適應性評量,依學生需求採多元評量,配合學生IEP學期目標進行評量調整並針對評量結果與任課老師和家長交換意見,修訂教學或評量。
經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評估學生之需求後,提供無障礙考試評量服務表,包括:考題的出題方式、考試場地、考試時間、試題呈現方式、作答方式、輔助器材及成績計算調整等。